“满仓伯,你这个房子,可得抽空好好修一下了。
不然要是碰一场急雨,真危险的事情。”周远以这个不太合適的话题,拉开了拜访序幕。
说实话,周远还真不习惯,前世他亲戚少,来往也不多,每次走动,手里肯定得拎点东西。
但现在这个年头,周家村没杂货铺。
要买点什么东西,得撑船或者走路,大概一个多小时,去青石镇上。
何况周远也没钱,他现在身上分幣没有。
“我一个老光棍,有个地方遮风挡雨就行,不用耽搁大家功夫忙这个。”周满仓一辈子没结婚,所以才四十不到的年纪,已然满头白髮了。
至於他说的怕耽误大家功夫,也是因为这个时候村里建房,大多是相熟的几户人家,互相帮忙而已。
黄泥踩践,踩出油性,加上稻草什么的,製成砖块,然后晾晒乾了,就能垒墙建房了。
“你什么时候动工喊我一个,我反正有空。”听话听音,周满仓说的不是他不想修,而是怕麻烦大家。
这也就说明他原本也是有这打算的。
家当全在这呢,真要房塌屋倒,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行,入冬我叫你。
对了,今儿你找我,是有什么事?
还是你爹有什么话?”周满仓对周远的热情,相当满意。
“是我自己有个想法,满仓伯你帮我看看。”周远也没再客套。
关键他说土话,还是很艰难的,得在脑子里转一圈,才能找准音调。
也幸好,这段时间,隨著扫盲班的开启,像周远这样的怪腔怪调並不少。
书上有个词叫“邯郸学步”,差不多就这意思。
不过还是有区別的,別人是以宋老师讲的官话为时尚,却是学不好。
而周远是努力的在学本地话,也有点怪腔怪调。
这个上面,还是要多说才有进步。
像是周远前一个礼拜不敢说,那是一点本地话都没学会。
明明感觉自己找对了腔调,就是到了嘴边就忘了。
反而这两天,他一直就在说,越说反而越熟练了。
现在的周远,还有个別字跟本地人有差异。
其他话,至少能正常跟人对话了。
“你说说看。”周满仓也没当真,一个半大孩子,找他能有什么正事?
“满仓伯,我是这样想的,现在咱们这边已经太平了。
有工作组在这儿,以后我们就能安心种地,再不用害怕別人来抢了。
可是这个养鸭子上面你也知道,村里怪话很多。
我听宋老师说,城里要建设许多公家开的厂子,那些工人就是工厂的主人。
公家的也就是大家的。
那咱们青石镇,守著这么一大片湖泊,不利用起来不浪费了嘛!
要是公家建设一个养鸭场,就以东边湖里那么多的小鱼小虾螺丝,养个几千只没问题。
那一天该捡多少鸭蛋,送去城里,让城里工人们吃饱喝足,他们就能多干活。
多造枪炮,那就能多打几个洋鬼子。”
周远这也是超水平发挥,一段长话,一个“钱”字都没带到。
后面两句还紧跟了时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