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各企业的技术合作洽谈以及示范企业评选的准备工作中。在技术合作谈判桌上,他与不同企业代表进行著激烈的博弈。
一家颇具规模的钢铁企业代表提出:“何先生,我们对贵厂的智能钢铁生產技术確实很感兴趣,但你们提出的技术转让费用过高,这让我们很难接受。而且合作模式方面,我们希望能拥有更多自主决策权。”
何宇微笑著回应:“贵公司的顾虑我理解。但我们的智能钢铁生產技术是经过团队长时间研发和大量投入才取得的成果,其带来的效益远非目前的转让费用可比。至於合作模式,我们也希望能建立一个互利共贏的机制,在保障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共同推动技术的应用和市场拓展。我们可以在一些细节上进一步探討。”
隨后,何宇详细阐述了智能钢铁生產技术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以及提升產品质量方面的显著优势,並通过数据和案例加以佐证。同时,他也认真倾听对方关於合作模式的想法,寻找双方的契合点。经过数小时的艰难谈判,双方终於在技术转让费用和合作模式上达成了初步共识。
然而,並非所有的谈判都如此顺利。另一家企业对技术的核心部分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完全掌握关键技术细节,以便在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何宇坚决拒绝了这一不合理要求:“贵公司的要求超出了我们的底线。智能钢铁生產技术是我们轧钢厂的核心竞爭力,我们必须保留对关键技术的控制权。合作应该是平等互利的,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技术掠夺。”
这次谈判陷入了僵局,对方企业代表態度强硬,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何宇深知不能轻易妥协,但也不想放弃这个潜在的合作机会。他决定暂时搁置谈判,给双方一些时间重新思考合作的可能性。
在忙於技术合作洽谈的同时,何宇也没有放鬆示范企业评选的准备工作。他组织厂里各部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智能钢铁生產技术的研发过程、应用成果到企业的管理模式、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梳理。
“大家注意,评选材料不仅要突出我们的技术优势,还要展示出我们厂在企业文化、员工关怀以及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等方面的亮点。这是一个全面展示我们轧钢厂实力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何宇在动员会上说道。
研发部门负责整理技术研发的详细资料,包括技术创新点、实验数据以及与国內外同类技术的对比分析;生產部门提供了智能钢铁生產技术应用后,在產量、质量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显著成果;行政部门则著重整理企业在管理创新、员工培训以及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资料。
在整理过程中,何宇发现了一些可以进一步优化的地方。例如,虽然轧钢厂在智能钢铁生產技术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在技术推广和行业交流方面的资料相对较少。他立刻安排人员与相关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联繫,收集轧钢厂参与行业研討会、技术交流活动以及对上下游企业技术支持的相关资料。
隨著评选日期的临近,何宇对准备好的评选材料进行了反覆审核和修改。每一个数据、每一段文字,他都仔细推敲,確保准確无误且具有说服力。同时,他还组织了多次模擬评审,邀请厂里的资深专家和有经验的同事扮演评审委员,对评选材料提出意见和建议。
“何宇,我觉得在介绍技术成果转化这部分內容时,可以再增加一些具体案例,这样能让评审委员更直观地了解我们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一位专家在模擬评审后说道。
何宇虚心接受建议,马上对相关內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经过多次修改和优化,评选材料终於准备就绪。
此时,之前陷入僵局的合作谈判也出现了转机。那家企业经过深思熟虑,认识到何宇提出的合作方案才是真正有利於双方长期发展的。他们主动联繫何宇,表达了愿意继续谈判並做出一定让步的意愿。何宇抓住这个机会,再次与对方坐到谈判桌前。
在新一轮的谈判中,双方以更加务实和开放的態度进行交流。何宇也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在一些非关键条款上做出了適当调整。最终,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这一成功合作,不仅为轧钢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智能钢铁生產技术的更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隨著技术合作的逐步推进和示范企业评选材料的精心准备,何宇和轧钢厂迎来了新的曙光。然而,评选过程竞爭激烈,眾多优秀企业参与其中。轧钢厂能否在眾多参选企业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称號呢?何宇深知,最后的衝刺阶段至关重要,他將带领全厂职工全力以赴,迎接这一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