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在轧钢厂和四合院的双重困境中挣扎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
在轧钢厂,与建筑企业关於联合投资购置设备的谈判陷入了僵局。建筑企业坚持要占据设备大部分的控制权,並且压低出资比例,这让何宇难以接受。
“张总,咱们合作是为了互利共贏,贵公司这样的条件,对我们轧钢厂来说实在不公平。设备购置后,主要是为了满足贵公司订单的生產需求,我们承担了大部分的生產风险,理应在设备权益上有更合理的分配。”何宇在谈判桌上据理力爭。
建筑企业的张总却不为所动:“何工,我们也有自己的考虑。投资不是小事,我们得確保风险可控。”
与此同时,银行贷款的审批也遇到了麻烦。银行方面认为轧钢厂购置设备的投资较大,对还款能力有所担忧,需要更多的抵押物或者担保。这使得贷款额度和利率都不太理想。
“何工,不是我们故意为难,这是行里的规定。您看能不能再提供些其他资產做抵押,或者找有实力的企业做担保?”银行信贷经理无奈地说道。
何宇感到压力如山般沉重,但他没有放弃。他一方面继续与建筑企业沟通,试图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另一方面,在厂里召集管理层会议,商量如何增加抵押物或者寻找担保企业。
“各位,咱们现在面临著设备更新的资金难题,大家集思广益,看看厂里还有哪些资產可以用作抵押,或者有没有熟悉的有实力的企业愿意为我们担保?”何宇说道。
眾人陷入沉思,这时財务经理髮言:“何工,厂里那块閒置的旧仓库,虽然年代有些久了,但评估下来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可以考虑用作抵押。”
何宇眼睛一亮:“好,这是个办法。大家再想想,担保企业呢?”
销售经理突然一拍脑袋:“何工,之前和我们有过长期合作的那家原材料供应商,他们企业规模不小,信誉也不错,说不定愿意为我们担保。我和他们负责人挺熟,我去试试。”
何宇点点头:“行,那就辛苦你跑一趟。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解决资金问题,保证设备更新顺利进行。”
在新技术引进方面,数控切割技术的学习和人才招聘依旧进展缓慢。派出去培训的技术骨干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技术瓶颈,而招聘的人才也因各种原因迟迟未能入职。
“何工,这数控切割技术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很多原理和操作技巧一时半会儿很难掌握。”培训回来的技术骨干满脸沮丧地说道。
何宇鼓励道:“別灰心,咱们慢慢来。你把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我们再请专家来厂里指导。人才招聘这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待遇,一定要儘快把专业人才招进来。”
而在四合院,虽然在眾人的努力下贾张氏暂时不再强烈反对街道改造,但她依旧时不时地冷嘲热讽,还暗中鼓动一些邻居製造麻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