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盯著相图自语,光標在ti-6.2al-4v的配方栏停顿,突然调出对比文献——系统標註的三鈦合金γ型变体在1150c呈现异常氧化峰,而西北工业大学最新论文显示添加0.15%y可降低38%氧化速率。
键盘声骤然密集,七个配方方案在表格中逐行生成。
基准型 ti-6al-4v(完全继承三鈦合金基础成分)
釔强化型 ti-6al-4v-0.15(掺入稀土元素釔)
鉬钒平衡型 ti-5.8al-3mo-3v(以鉬部分替代钒)
当第五个配方弹出高温强度预测值时,他启动电脑系统內置的多目標优化矩阵,耐高温权重设为0.7的深红色进度条瞬间吞噬两个密度超標的方案。
剩余五个配方的热力学稳定性曲线在量子计算模块中交错攀升,其中釔强化型的晶格氧扩散係数比基准型骤降52%。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杨辰的指尖悬在键盘上方,第七个鈦合金配方的晶格模型正在屏幕上缓慢渲染。
杨辰將配方逐一列出,喃喃自语道:这样一个一个来可能会比较费时,我可以先对这些配方进行一些理论分析,筛选出几个最有潜力的,然后再进行实验。
杨辰的指尖悬在键盘上,实验室顶灯在金属主机箱表面折射出冷冽的蓝光。通风橱指示灯在地面拖出的红色光痕,恰好与便利贴上的超算密钥重叠。
他忽然想起昨日调试设备时,曾瞥见机箱侧面潦草刻著的使用守则第三条:“调用天河资源需提前24小时申请离线密钥”。此刻屏幕右下角的电子钟显示15:47——距离当日密钥失效还剩13分钟。
“对了,我怎么把天河超算忘了,有它帮忙,我可以更快的对这些配方进行模擬分析,找出最优的几个”杨辰猛地一拍脑袋,露出兴奋的笑容。
终端界面在双击中弹出,杨辰快速输入命令:ssh -i ~/th_key t2h3-n9klv-qmzr-2025@天河-3-node07。
进度条在心跳声中涨满……,量子计算模块的启动提示符跳了出来。
七个配方,分三组並行模擬——“杨辰飞速將数据包拖入传输队列。
热力学模擬组(调用计算相图热力学资料库匹配西北工业大学最新ti-6al-4v-y相图数据)。
动力学分析组(在lammps中设置10?原子的模型,採用nvt系综模擬1150c下晶界迁移)。
量子计算组(vasp参数优化为截断能600ev,k点网格加密至12x12x12,精確计算釔原子3d轨道电子云分布)。
当指尖重重叩下回车键时,实验室骤然陷入奇异的寂静。
顶灯闪烁的0.5秒里,杨辰视网膜残留著量子模块启动时的绿色代码流,鼻腔却捕捉到臭氧特有的金属腥味——这是超算节点全功率运转时,空气电离產生的特殊气息。
三块曲面屏的蓝光在昏暗空间里勾勒出他的轮廓,直到配电箱传来继电器闭合的“咔嗒”声,世界才重新开始运转。
实验室三屏系统同步显示:
左侧屏幕:超算任务队列正显示当前吞吐量248万核时/秒。
中部屏幕:分子动力学可视化界面中显示釔原子在β-ti晶界处的动態偏聚过程
右侧屏幕显示设备状態监控界面,高温炉氧含量以红色虚线標出3ppm的报警閾值。
超算预测氧化层厚度0.18mm……
β相稳定性係数91%……
杨辰盯著实时刷新的结果流,化学模块正在剔除第四个配方——鉬含量超標的晶界能曲线出现了断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