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辰的防护面罩映出监控屏的实时数据流——热成像仪显示试样表面温度波动范围为±5.8c,与超算修正后的预测值误差仅0.3%。
他的拇指无意识摩挲著实验服袖口,那里浸著三小时前调试等离子喷涂机时沾上的zro?粉末。
“看来这次配方是正確的。”
“性能测试的设备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等样品出来就可以直接测试”杨辰目不转睛的盯著高温炉。
高频疲劳试验机的液压系统完成预热,最大加载力设定为150kn。
隔壁的电子束焊机真空腔已降至4.2x10??pa,束斑直径校准至0.07mm。
杨辰看了看高温炉上的时间,“应该快了,再等一会吧,希望这次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杨辰虽然表面镇定但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在漫长的时间流逝过后,高温炉的蜂鸣器撕裂实验室的寂静。
杨辰启动机械臂取出试样,炽热的银灰色圆柱体在惰性气体幕帘中迅速冷却。
雷射轮廓仪扫描表面:氧化层厚度0.13mm,波动值±1.2μm,与超算预测的0.11mm误差仅18%。
时间到了,杨辰打开高温炉取出熔炼好的样品,举起试样对准顶灯,β相晶界的蚀刻纹路在强光下呈现六边形网格,像极了天河超算输出的晶体结构模擬图。
恆温系统的送风口掀起他后颈的发梢,气流裹著纳米级金属粉尘掠过数据报告,在数据报告上旁落下一粒微不可察的银斑。
杨辰的指尖轻触试样表面,银灰色金属泛著与《eve》资料库中三鈦合金完全一致的哑光质感。
“看来是挺不错的”杨辰的嘴角无意识扬起。
杨辰將试样嵌入高频疲劳试验机,液压夹具的扭矩值精准锁定在12.5n·m——与系统內舰船製造蓝图记载的三鈦合金参数完全一致。
“加载速率0.78mm/min,最大载荷148kn……。”
他凝视监控屏,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与系统材料库中的三鈦合金基准线完美重叠。
数据流衝破閾值:屈服强度:895mpa(游戏设定值892±10mpa)热震循环次数:19次(游戏內工业舰標准18次)氧化增重率:0.33mg/cm2(完全吻合蓝图数据)。
测试数据显示,试样的量子云模型与《eve》中三鈦合金的分子结构吻合度达99.6%。雷射光谱仪检测到β相晶界角度误差仅0.4度,完全符合游戏內t1工业舰的工艺公差標准。
再次经过漫长时间的等待,杨辰屏住呼吸“数据出来了。”
“测试通过!”
杨辰將试样放入星际环境模擬舱,设定参数为游戏中的“恆星辐射等级5”。
舱內监控显示,材料表面在承受等效於0.3光年跃迁的量子冲刷后,仅產生2.3μm的星际尘埃侵蚀——比《eve》採矿驳船船体標准优出0.7μm。
杨辰举起试样对准顶灯,金属表面的哑光纹路在强光下折射出与虚擬宇宙如出一辙的靛蓝色晕影。
“各项性能指標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杨辰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