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大夏对外公布了实验堆首次运行实验的成果。
“我国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在建成后,完成首次运行。等离子体稳態约束时间达1800秒,反应强度数据达到预期,q值突破2.0。”
一条简短的新闻,先有新闻社获得授权,在官网及各社交平台官方帐號下发布,然后是总台新闻等其他官方媒体进行了转载。
而就是这样一条连配图都没有的新闻,拋出来,直接让许多人看到的时候,脑袋都懵了一下。
“1800秒,这是半小时?一觉睡醒,现在可控核聚变研究的约束时间都开始按小时算了?”
“重点在q值2.0啊,玛德,臥槽,之前还没有哪个可控核聚变的项目突破1.0吧。”
我之前就一直在关注实验堆项目,不过之前披露的新闻都很少。我就以为,就是一个新的可控核聚变研究项目,结果,突然就……这……啊?
“这是可控核聚变实现了?要起飞了?有没有人给解释下。”
“我来给你解释下……差不多吧,就是你说得那样。感觉距离可控核聚变实现已经很近了。说不定明早醒来,可控核聚变民用工程就开始建了。”
“冷静,大家都冷静,现在说可控核聚变实现还是太早,只能说,可控核聚变好像真的快了……玛德,我好像也冷静不了。我他么要开宇宙飞船,电推的!”
哪怕是开始有人不懂这条新闻意味著什么,也会有大量热心的人和博主来反覆发帖或者发视频解释。
新的实验堆首次运行达成的成果公布后,在整个世界范围,反应还要剧烈得多。
很大程度上,还是q值大於1和大於2的区別。
……
欧罗巴某国可控核聚变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在大夏这边出新闻的时候,哪怕他那儿是深更半夜,都第一时间爬起来,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上,虽然很难让人接受,但就大夏实验堆最新公布出的成绩,我们可控核聚变项目和他们的实验堆之间,可能出现了巨大的鸿沟。”
“这差距不只是在表面上表现出来的。我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大夏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实现了更加彻底的突破。”
“我想,这和他们的研究项目总是能够获得大量经费有直接的关係。在可控核聚变这一项伟大的科技上,我们投入太少了。”
忽略掉最后几句要经费的话之外,这位负责人的话,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对於其他各方来说,大夏实验堆q值突破一,意味著这是歷史性的突破。
而实验堆首次公布数据,就直接越过了q值大於一这歷史性的阶段,
直接宣告了q值大於二,就让其他各方,有些更加恐惧,大夏实验堆这个q值会不会很快从大於二变成大於四,乃至在短时间內,再突破一个量级。
“先生,大夏的实验堆首次运行实验中,除了持续运行时间达到了半小时,q值也歷史性的超过了一,这意味著在可控核聚变装置上,他们已经可以做到正向的往外输出能量,这是不是某种程度上,意味著可控核聚变这项技术已经被他们实现了。”
“是的,他们现在只是需要將可控核聚变实现民用化,也就是更高的q值,更加稳定的运行时间。”
白头鹰可控核聚变项目的负责人,第一时间接受了採访。
“不过我们需要需要注意到的是,大夏不是说q值超过了一,而是超过了二。他们越过了q值超过了一这个阶段。”
“你是认为大夏公布的数据有问题吗?”
“不,这意味著,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领域,可能落后了不止一个阶段,而是至少两个阶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