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石小满推车走到厂门口,出示了一系列证件才得以放行,二人骑车行过东直门外大街向东继续出发,十分钟后路渐渐变成了顛簸的黄土大路。
“前面第一个村子就是黄渠村,我们去村里看看有没有哪家卖鸡、卖鸡蛋、蔬菜、水果、或是村民抓到啥野味,这些我们都可以用肥皂票、柴火票、布票、线票、缝衣针票、钱等一些票据,將他们按批发价钱买下来。”石小满和张丰並排骑车,一路上都在给他讲解,採购方面的弯弯道道。
张丰一路听著石小满讲解,一路欣赏著沿途绿油油的田野景色。
二人很快到了黄渠村,立时就被村口一群玩耍的孩童围拢,他们七嘴八舌的道:“你们是什么人?来我们村想干嘛?”
“是呀,你们是什么人?”
“我知道,我知道,他们是城里来的採购员,来村里换东西的。”
“是是是,我们是来村里买鸡蛋、水果、蔬菜的,你们家若是抓到了啥野味,也可以拿来换。”石小满笑呵呵的道。
“嗨!你这坏人,我们不跟你换,你换走了我们就没得吃了。”得到確认,一个精瘦光著膀子的小男孩,立马横眉立目道。
“哎~小朋友,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们是拿东西跟你们换,又不是白拿,我们可以给钱,也可以给票啊,你们拿著票就可以买家里需要的东西了。”石小满边推著车往村里走,边耐心和孩童们解释。
“那也不”
话没说完,就被一妇人镇压,一脸嫌弃打断道:“去去去,都去一边去,別在这碍事。”
原来是村里年纪不一的妇人听闻村口来了採购员,赶忙拿起自家攒的鸡蛋等农產品过来排队收购。
“哎~採购员,鸡蛋还是三分钱一个收不?”佝僂著身体、头髮白的老妇笑盈盈询问。
“对的,老人家,还是老价钱。”石小满故作大声的回道。
“採购员同志,这回你带了锥子票了没有?”一位三十岁的妇人开口询问。
“这位大嫂,你等下我看看。”石小满在口袋里掏出一张票据种类清单查阅起来,片刻笑道:“大嫂这回锥子票领了三张。”
“好,给我留一个我马上回家去取鸡蛋,是两个鸡蛋不?”听说有需要的票据,三十岁的妇人高兴的叮嘱一声,就匆匆转身回家拿票去了。
“嗯,好。”石小满点头应下。
“那个大家可以先来问下需要什么票,需要钱的拿上农產品直接过来排队。”石小满大声叮嘱大家遵守秩序。
“同志,有票不?”人群中有人问。
“嫂子,我这有两张二两的票。”
张丰在边上观看学习,对採购这个职业算是有了直观的认知,但是想到那三年,估计是这帮採购最难熬的日子。
鸡蛋在城里供销社买要五分钱一个,加上鸡蛋票,而公家在村里收购一个只需三分钱,大多数农產品价格也都比城里便宜个几分钱,而票据价格大概是所买物品价钱的十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採购期间也有小插曲,比如有拿臭鸡蛋来换换钱票的,结果被识破只得灰溜溜离开。
这一趟除了鸡蛋、鸭蛋、蔬菜、还收到了、一条咸鱼、一只老公鸡、两只鸭子。
二人在村里转了一圈,见没有需要换钱票的,就骑车离开黄渠村,令张丰没想到的是,这个时代竟然就有纸质鸡蛋託了。
“这下一个村子叫草房村,过去应该十分钟左右。”石小满笑著告诉张丰下面的村民。
果然,没过一会就到了草房村,依旧是相同的场景,进村前先被孩子纠缠,然后就是妇女们出来拉扯,只得高兴的是这个村的村长刚组织村民杀了一头黑猪。
“村长你看能不能匀半头猪给我们轧钢厂,钱票都好说。”石小满给村长和群村里杀猪的一群人散著烟。
“哎呀,这半头肯定是不行的,只能匀个猪后腿,要不然村里就不够分了。”村长稀罕的抽著捲菸,吞云吐雾道。
“哎~村长,一个猪腿实在是太少了,你看我这里有票,农具票、布票,你看你有没有想要的?”石小满把村长拉到一边,偷偷塞了一包烟,压低声音询问。
“唉~要不这样採购员同志,我再做主给你一条前腿,如果这也不行那就算了,如果行,咱们村存的农具票你可得多给几张啊?”村长板起脸来,一副不行就拉倒的架势。
“这就只能这么多了?”石小满语气再次试探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