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崇文阁,又名大本堂,此处乃诸位皇子启蒙受教的蒙学之所。
殿內书案整齐排列,笔墨纸砚摆放有序,处处瀰漫著浓郁的书香气息。
此时,已被敕封为吴王的朱橚,脸上洋溢著自信得意的神情,目光炯炯地看向身旁的燕王朱棣:“四哥,你看,我猜得没错吧!二哥就是秦王,三哥就是晋王。”
自古以来,秦晋两王,最为尊崇。
隋前,“晋藩”备受推崇。
唐后,“秦藩”则取而代之,成为藩王之首。
至於秦、晋两王地位超然的缘由,世人皆心照不宣。
毕竟在歷史长河中,秦王与晋王名號之下,曾涌现出数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秦王之位,因“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建立华夏首个大一统王朝而声名远扬。
又因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將大唐推向盛世巔峰。
这使得“秦王”二字承载著非凡的歷史重量。
当然,晋王名號同样不凡,晋武帝司马炎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短暂的大一统。
隋煬帝杨广虽褒贬不一,却推动了诸多影响深远的改革举措。
唐高宗李治继承贞观遗风,將唐朝版图扩至巔峰。
唐庄宗李存勖建立后唐,称雄一时。
后周晋王柴荣素有“五代第一明君”之称,为北宋统一奠定基础。
宋太宗赵光义继承兄业,完成中原大部统一。
这些帝王的传奇经歷与卓越功绩,赋予了秦、晋两王封號难以撼动的尊崇地位,使其在宗室藩封中始终占据特殊且重要的位子。
甚至,可以断言,倘若明朝太子朱標不幸夭折。
在眾多藩王之中,秦王与晋王凭藉其尊崇的地位、深厚的歷史底蕴,以及潜在的政治影响力,极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皇位最有力的竞爭者。
毕竟,歷史上冠以秦、晋之名的藩王多有问鼎至尊之例。
这份得天独厚的歷史渊源,使得他们在皇位爭夺中具备天然优势。
朱棣轻轻頷首,眸光转而落在朱橚身上,语调微扬,话语中既含几分调侃:“不过论起恩宠,谁都比不过你。”
朱橚一脸茫然地挠了挠头,眼中满是困惑:“什么意思?”
终究还是个孩子,岂能明白朱棣语气之中的深意。
一旁的晋王朱棡微微侧过身子,目光在朱橚身上稍作停留,缓缓说道:“封吴王,藩地自然是在物產丰饶、钱粮富足的江南。相较我的晋藩,还有二哥的秦藩,可要富庶得多。”
明朝开国之初定都南方,受地理、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对北方的掌控始终存在薄弱之处。
南北两地不仅在政治治理力度上差异显著,民生状况更是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態势。
南方水网纵横、物產丰富,即便家境贫寒的百姓,凭藉一身气力,或在田间耕作,或於市镇帮工,谋得温饱並非难事。
反观北方,气候苦寒、土地贫瘠,即便百姓空有一身力气,却因资源匱乏、產出有限,常常陷入无米下锅的困境,生计艰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