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顏目光中满是讚嘆,深深看了朱棡一眼,隨即敛去欣赏之色,神色肃然开口问询:“三殿下说的不错,但这与我大明封王有何关係?”
当今的大明王朝,自受命教导皇室子弟起,李希顏心中诸多学生里,最钟爱的除了品性仁厚的太子朱標,便是这位平日温文尔雅、见解独到的朱棡。
所以,此刻李希顏就是想听听,这个爱徒,究竟能在论辩中给出怎样石破天惊的答案?
毕竟,李希顏心中明镜似的,朱棡这番对秦国崛起的透彻剖析,绝非无的放矢。
而能將百年秦史抽丝剥茧般拆解,字字句句皆是锋芒,如此厚重的铺垫之下,必然藏著足以顛覆论局的惊世雷震!
朱棡唇角笑意更深,目光自信且从容,对著李希顏轻轻一笑后,方才拱手:“先生博古通今、学富五车,若还参不透这其中的关联,可就辜负了您当世大儒的美誉了。”
对此,李希顏仅是轻轻摇头,笑道:“古往今来,学问之道,达者为先。”
“而三殿下若真有高见,能说服老夫,让老夫心服口服,那老夫也甘愿拜三殿下为师。”
此言一出,学堂之中的诸多皇子皆是纷纷瞪大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目光更是齐刷刷地投向朱棡与李希顏,眼神中满是震惊与期待。
既如此,朱棡也不藏著掖著,便是继续看向李希顏,开口:“先生,陛下起於微末,纵观古今帝王,能与之相提並论者,唯汉高祖刘邦而已。”
“此二人皆出身寒微,既无秦国那般绵延百年的宗室根基,亦无累世积淀的贵族底蕴,更无传承有序的世家班底。”
“正因如此,封王之举於陛下与汉高祖而言,实为稳固江山的必行之策。”
“唯有裂土封王,方能借宗室之力震慑四方,填补因出身带来的先天不足。”
顿了顿,朱棡的掌心重重击在案几上:“毕竟,试想一下,待陛下龙御归天,若继任之君身旁无宗室拱卫,仅靠外臣大將维繫朝纲,那些手握重兵、野心勃勃之辈,岂会甘心屈居人下?”
“届时,朝堂內外暗流涌动,天下又將陷入动盪!”
“反观封王虽有尾大不掉之险,可在宗室势弱的当下,这却是延续国祚的无奈之举。”
“因为,唯有以藩王为枝叶,以皇权为根本,枝叶繁茂方能护得王朝根基稳固,王朝命脉亦可藉此绵延不绝!”
此言如重锤般砸在朱元璋心坎上,这位纵横沙场、铁血果决的帝王,竟在门口身形剧烈颤动,瞬间老泪纵横!
此时,老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知己!
开国至今日,老朱为巩固大明江山,整日殫精竭虑,夜不能寐。
分封藩王一事,更是朱元璋深思熟虑后的无奈之举,明知隱患重重,却不得不为子孙后代筑起一道屏障。
但却无人能理解朱元璋,即便是太子朱標也是劝诫过朱元璋,这让老朱怎能不委屈?
如今,朱棡这番透彻剖析,字字句句说到了老朱的心坎里,也终於有人能懂他朱元璋的艰难抉择与拳拳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