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华夏第一家民营电影企业华艺兄弟创立。
並在1995年投资冯小纲的《没完没了》后正式进入电影市场。
1998年,《铁达尼號》在华夏上映並创下了票房记录。
这两个標誌性事件,意味著华夏电影市场不再是过往那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状態了。
一个半开放竞爭的,更加强调票房的时代正在到来。
去年或许是国营製片厂开始產生分野的一年。
长沙召开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会议”推出电影精品“9550”工程。
並以行政与经济的双重手段促进主旋律影片创作的发展。
1996年到2000年,珠影厂响应国家政策,连续拍摄了6部“主旋律”电影:
《军嫂》《安居》《龙飞凤舞》《赛龙夺锦》《走出硝烟的女神》《荔枝红了》。
按照珠影厂官方的说法:
“为了响应9550工程,珠影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主旋律精品影片的创作拍摄中。
並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绩,先后6次获得华夏电影最高奖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如此成绩,在华夏电影製片厂中实为凤毛麟角。”
但是,此时部分国营製片厂却已经开始更加大胆的商业片尝试。
1997年,北影厂製作的《甲方乙方》上映。
这部只用了400万人民幣製作成本的电影,最终获得了3000万的票房收益。
是1998年的当之无愧的年度票房冠军。
珠影厂也做了点尝试,但第一次的“试水”就以失败告终。
孙州在1999年执导的《漂亮妈妈》,就是巩丽主演的那部电影。
质量还算上乘,却遭遇票房惨败,投资1500万,却只有800万的票房收益……
李盟说了很多,方冬升总结了一下,大概意思是:
我们珠影厂响应號召坚持拍摄主旋律电影,拿了不少奖,也受到了许多表彰。
但是呢我们已经改制,要兼顾经济效益向市场靠拢……
但是、但是!
国內市场大家都知道,哪有什么高票房电影?
像《少林寺》那样一毛一毛的攒到1.6亿票房的电影毕竟是少数,可以说前无古人。
当然了,其中水分不少。
所以,我们要尊重市场规律,如果实在拿不到高票房,那至少要保证能拿奖……
很纠结对不对?
事实上珠影厂就是一个充满拧巴的电影厂。
孙州的《漂亮妈妈》虽然票房扑街到惨不忍睹,但是国內三大奖项拿了俩。
还有一个蒙特娄国际电影奖……
拿奖了?就算將功补过吧。
所以,珠影厂给人的感觉就是,既要也要。
你敢想像,《冼星海》这种正的发红的主旋律电影和《越光宝盒》这种无厘头大雷剧居然出自同一个电影厂。
所以,珠影厂真的很拧巴,就像现在李盟向方冬升表达的意思一样。
既要叫座,又要叫好!
最次也是拿奖!
“我明白了您的意思了,请问贵厂拍摄的预算有多少呢?”
提到预算,李盟尷尬的笑了笑:
“今年厂里需要用钱的地方特別多。
献礼片《鸦片战爭》占了大头,同时厂里的27部经典电影要转制发行vcd也费不少。
还有跟越南那边合作的电影也在同步进行,包括电视剧拍摄等。
留给电影製作的费用……不算多。”
一旁的张淦仁著急了:
“爸、李厂长,不算多是多少啊?”
“七十万。”
“七十万,拍电影?”
张淦仁傻眼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