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里一直到丰安县,一个半时辰,也就是三个小时,姜荷走到半路,就觉得小身板有点撑不住,是硬扛下去的。
“小荷,要不,我背你。”姜兰擦了擦头上的汗,哪怕姜秋连百天都不到,可背的时间长了,也是累得很。
姜荷十分坚决地拒绝,说:“不用,姐,我自己能走。”
“那行,你走不动的时候,告诉我。”姜兰拉了拉背带,姜秋在她的背上,睡得正香呢。
“嗯。”
姜荷应声,看著姜兰小小的身躯还背著姜秋,她几次想说她来背,可,她这小身板,能坚持走到县里,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这就是丰安县吗?”
姜荷远远地看著远处热闹的地方,和想像中的县里,相差十万八千里。
“对,这就是丰安县,进城之后,我们就去小北街,那儿有瓦市还有很多铺面,那里的也便宜。”姜兰一边走一边给姜荷介绍道:“东街和南街,都是有钱人家去的地方,小荷,你可千万要记著,不要衝撞了贵人。”
姜兰提醒著,这也是每次来县里,爹爹姜松提醒的。
“姐,你放心,我会小心的。”姜荷一双眼睛四处乱看著,眼底带著好奇。
姜兰紧紧牵著姜荷的手,生怕她走丟了。
县城比镇上,可大多了,万一丟了,她到哪里找妹妹去?
“这就是瓦市啊。”姜荷看著这热闹又人多的地方,隨处可见人在卖菜,卖竹筐,卖野兔野鸡之类的,这就是后世的农贸市场,人来人往的,好热闹。
“对。”
姜兰拉著姜荷直奔铺,这会正是大冬天,铺里生意特別的好,姜荷姐妹坐在铺门口,一边等人少一点,另一边也是在休息。
古代的街道,除了房子不一样,人穿的衣服不一样,看起来和后世的没什么区別,琳琅满目的,卖什么的都有,街边有卖头和胭脂的小商贩,也有叫卖葫芦的小贩。
“店家,请问怎么卖?”姜兰趁著没人,看著那洁白的,小心翼翼地询问著。
“一斤六个钱。”店铺的老板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妇人,看起来和善,並没有因为她们年纪小就轻视。
姜荷心中琢磨了起来,六个钱就是六个铜板,娘在浆洗房得做三天才买得上一斤!
贵!
姜荷的眼睛滴溜地看著一旁堆著的旧,问:“姐姐,这些旧也是卖的吗?”
姜荷的声音本来软糯,再加上五官长得好,哪怕瘦了点,笑起来也是好看的。
“哟,我都能当你娘了,小丫头还叫我姐姐呢?”老板娘被哄得心怒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