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在《刘天华》杀青了,但顏玬晨这个女主,却还有不少戏份。
今早敲他们的门,见没人应,也就没再等,直接去了片场。
下午收了工,就直接往回赶。
进了门,看到徐盛,就问道:“怎么样了?拿到角色了吗?”
“拿到了。”
徐盛举了举剧本,“连合同都签了,剧本也拿回来了。”
“是吗?”
顏玬晨高兴的问道:“哪个角色?”
刚问完,就看到封面上的名字,“丹青生?这是谁?”
“江南四友之一。”
张琰琰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角色,说道:“不过,剧本改动比较大,我们现在正在帮徐盛梳理人物呢。”
顏玬晨拿过剧本看了看,又看了看徐盛写的人物小传。
笑著打趣道:“可以啊,之前还只有一场戏,现在都快十场了,进步很大嘛。
以后,二十场、三十场,慢慢的就演成主角了。”
剧本中的一场戏,並不是指一个镜头。
而是在同一场景或连续时间內,发生的一系列动作和对话。
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可以作为一个小故事来看待。
丹青生的戏份虽然比较集中,但大致也分了几个阶段,算作不同的场次。
不过,人物小传的撰写,並不单单局限於剧本上的內容。
在有原型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参照原型来设置基础信息。
但人物的设定,一定要按照剧本来。
毕竟,拍的时候,导演是按剧本来拍的。
你对角色的设定,跟剧本不符,拍的时候肯定是要出岔子的。
四人一起出去吃了顿饭,回来后继续写小传。
徐盛之前压根没怎么接触过剧本,更別说理解剧本了。
三人就帮他分析剧本,让他知道,每一场戏的作用是什么。
角色在这场戏,需要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將所有场次的情绪点都標註出来,再从中提炼出能贯穿角色始终的“点”。
以这个“点”来重新看每一场戏,调整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將其连成线,甚至面。
明白了这些,徐盛才能写出符合剧本,同时也契合自身的人物小传。
当然,这些东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別说正式开拍前,都要不断的修改。
甚至在拍摄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与要求,时时刻刻的进行修改。
不过,这一次不如上次那么著急,有的是时间给徐盛准备。
因此他们也没有忙活太久。
眼看时间不早了,准备休息了。
有了前几次留宿的经歷,涓子和张琰琰自然而然的给他腾出了一张床。
洗漱完后,张琰琰在做睡前保养的时候,也再次顺手给徐盛做了。
涓子也跟著凑热闹。
徐盛反抗了几次,却都被两人联手镇压了。
无奈只好任她们摆置。
笑闹过后,涓子和张琰琰小声嘀咕了一阵,突然开口道:“小盛,明天我们就走了。”
“嗯。”
徐盛隨口应了声,但很快就反应过来,诧异的问道:“走?回帝都?”
“嗯。”
张琰琰解释道:“我们的戏份早就杀青了,学校也已经开学了。
老师也知道,我们的戏份杀青了,今天给我们打电话,让我们明天回去上课。”
徐盛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她们还是学生,不让她们回去上课,肯定是不行的。
但要说告別,他心里又十分的不舍。
一时不由得有些沉默。
“你们什么时候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