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衣柜里的重要发现
儘管这个看似轻描淡写的问题只是轻飘飘地拋了出来,但在刑侦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李旭却像被雷击中一般,后脊樑猛地窜上一股寒意。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炸开一一难道自己带领的专案组在前期的现场勘查和案情分析中出现了重大疏漏?
李旭下意识地转头看向並肩作战多年的搭档王佳教导员。
只见这位素来沉稳的老刑警此刻眉头紧锁,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两人交换了一个凝重的眼神,却都默契地没有立即开口,因为此刻他们都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个突如其来的发现。
姜东將两位前辈的反应尽收眼底,继续分析道:“李队长、王教导,从现场的血跡分布来看,
凶手的作案过程呈现出非常明確的针对性。”
“男性死者身上共有七处刀伤,其中三处集中在胸腹部要害位置,这说明凶手下手极为狠辣。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死者手臂和手掌上的防御性伤口显示其进行了激烈反抗,但所有血跡都集中在地面,床单上却异常乾净。“
说到这里,姜东稍微停顿一下,“如果按照最初的推断,案发时被害人正在床上睡觉,那么第一现场应该在床铺区域。”
“但实际情况是,床单连褶皱都保持完好,枕头上甚至没有血跡喷溅的痕跡。”
“这只能说明一个关键问题一一当凶手实施犯罪时,男性死者根本不在床上,而是已经起身站在地面,与凶手发生了正面衝突。“
他停顿片刻,“更值得推敲的是,女性死者虽然体型瘦小,但是身体上有刀伤,说明她也进行了殊死搏斗。”
“试想,一个凶手要同时制服两个成年人,即便持有刀具,也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条件“结合现场门窗完好的情况,我怀疑凶手极可能熟悉被害人家的內部结构,甚至清楚知道臥室就是进门后的第一个房间。”
姜东最后拋出一个重磅问题:“我仔细查阅了原始卷宗,发现对两名死者生前身体状况的评估非常简略。”
“但根据伤口形態学分析,男性死者的肌肉发达程度显示他应该具备较强的反抗能力。”
“这样的两个人同时被制服,凶手要么经过专业训练,要么..:“
他意味深长地环视会议室,“这个所谓的入室杀人现场,很可能根本就不是第一现场。“
听到这里,李旭稍作思索后回答道:“根据当时的户检报告显示,虽然两名成年死者已经死亡多时,但从他们的肌肉发育程度和骨骼结构来看,两人的体力状况確实比较普通。”
“男性死者身高约170厘米,体重在60公斤左右,肌肉组织並不发达;女性死者更为瘦弱,身高不足160厘米,体重估计只有45公斤左右。这样的体格特徵,在法医学上属於中等偏下的体力水平。“
姜东闻言微微頜首,“这非常关键。从犯罪动力学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死者体格非常强壮的话,单个犯罪嫌疑人確实很难实现有效控制。”
“即便嫌疑人持有刀具这类凶器,在一对二的对抗情境中,刀具的优势也会被大大削弱。”
“要知道,在激烈的搏斗过程中,刀具可能会被抢夺,或者因为空间限制而难以发挥最大杀伤力。”
王佳教导员接过话茬,眉头微:“不过,当时专案组也重点分析了嫌疑人的身体条件。”
“根据犯罪行为分析,嫌疑人体格確实比较健壮。这样的身体优势,再配合刀具的使用,確实有可能在短时间內控制住两名体力一般的受害者。“
他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而且从尸检报告来看,两名死者身上都有多处致命伤,这说明嫌凝人不仅实施了控制,还完成了多次有效攻击。“
姜东点头表示认同,隨即缓步走向案发现场的中心位置。
他低头凝视著地面,虽然距离案发已经过去多年,但水泥地面上依然清晰可见斑片状的暗褐色痕跡。
“这些就是血跡氧化后的残留。”
他轻声解释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接触空气后会发生复杂的氧化反应。”
“隨著时间的推移,鲜红色会逐渐转变为暗红色,最终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暗褐色。“
接著,姜东蹲下身来,戴上白手套仔细勘察地面痕跡:“从血跡分布模式来看,这里主要是以滴落状血跡为主。”
“这与尸检报告中记载的多处开放性伤口的特徵高度吻合。“
他的手指虚点著几处明显的血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血跡的形態学特徵表明,受害者在受伤后並没有立即死亡,而是经歷了一个挣扎和搏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受害者的体位不断变化,导致血跡呈现出多角度的滴落轨跡。“
姜东的目光扫过每一处血跡痕跡,继续专业地分析道:“你们看这边几处血跡,边缘呈现明显的毛刺状,这是典型的运动方向指示特徵。”
“而那边几处较大的斑块,则呈现出融合片状的特徵,这说明当时出血量较大,血液在地面形成了积聚。“
他站起身,环顾四周,“综合这些血跡形態学特徵,我们可以初步还原出当时搏斗的大致范围和受害者的移动轨跡。“
观察良久,姜东的目光在案发现场的地面上来回扫视,突然若有所思地开口问道:“李队,从现场的血跡分布情况来看,这里有没有可能存在犯罪嫌疑人的微量血跡呢?
“犯罪嫌疑人的血跡?
李旭转身正色道:“我们技术科当时可是提取了整整287份血跡样本,每一份都按照標准流程进行了dna分型、血型鑑定和血清蛋白检测。”
“但检验结果显示,所有血跡的基因型都与两名死者完全吻合,確实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第三方血跡。“
儘管李旭的回答斩钉截铁,姜东却轻轻摇头。
“李队,根据现场重建分析,嫌疑人使用刀具与两名死者搏斗。”
“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搏斗中,死者极可能有过激烈的反抗动作。”
“法医学上不是常说吗?刀具在刺入人体时,施暴者的手部很容易因被害人的挣扎而划伤。”
“如果嫌疑人確实受伤流血,哪怕只是几滴,也必然会在地面上留下痕跡。
他停顿片刻,走到一处血跡旁蹲下身来:“你们看这片溅落状血跡,边缘有明显的拖擦痕跡。”
“人在生死关头爆发出的反抗力量往往超乎想像,这种情况下,嫌疑人的血跡很可能混杂在大量被害人血跡中,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以发现。『
王佳教导员此时也凑过来仔细查看,姜东顺势追问道:“王教,在实际检验过程中,有没有可能遗漏了这类混合血跡的检测?
“
“混合血跡?
王佳教导员推了推眼镜,露出困惑的表情:“这个专业术语我倒是第一次听说。”
儘管李旭和王佳教导员对於基因检测技术並不是很熟悉,但姜东刚才深入浅出的专业解释让两个人渐渐理解了这个技术的重要性。
特別是李旭,他皱著眉头思索了一会儿,忍不住好奇地追问道:“按照你的说法,如果说在血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真的会出现你刚才描述的那种基因检测结果吗?”
“这种技术在实际案件侦破中的准確性到底有多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