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4章 姜东的新思路  破案:开局拉满神探技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74章 姜东的新思路

五分钟后,方妍依照李旭先前反覆强调的操作规范,屏息凝神,將那一件关键物证稳稳提取入专用物证袋中。

整个动作流畅而克制,每一个细节都透著近乎仪式般的严谨。

封口虽已完成,李旭和王佳教导员仍不约而同地上前覆核一一他们俯身细看,目光如炬,仿佛每一次凝视都在重新掂量这微小线索背后可能承载的重量。

对於一桩尘封近十年的命案,积案追查犹如在密不透风的铁板上寻找裂缝。

任何一点突破都显得如此珍贵,哪怕再细微的痕跡,也可能成为撕开迷雾、扭转全局的那一束光。

当方妍转身手持物证袋准备离开时,李旭脱下手套,语气凝重地再次叮瞩:“这份物证极其关键,必须实行脱產保管,专人专责,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方妍略带无奈地微微摇头:“李队,您说得对,我已经清楚了一一这已经是您第三次交代了。

要是再说第四遍,我可真不回应了。”

李旭闻言不由笑了起来,笑声中却透著不容置疑的严肃。

“第三遍我说了,第四遍我觉得仍然有必要。”

“你要明白,它很可能直接决定我们接下来的侦查方向一一甚至,是这十年僵局里唯一的转机3

方妍郑重地点了点头,推门离去。

门合上的那一刻,室內的空气仿佛骤然凝结。

只剩下姜东、小汪、李旭与王佳四人。

一片寂静中,李旭与王佳几乎不约而同地將目光投向姜东一一那姿態,那神情,竞像极了以往跟隨马局长外出办案时的场景。

每到关键节点,他们总会习惯性地望向他,寻求那种镇定的、近乎本能的指挥与决断。

此刻,儘管没有明言,一种以姜东为核心的默契已在空气中悄然形成。

他们並未抗拒,甚至在心底默默承认一一他,才是真正能撬动这起积案僵局的人。

李旭望著姜东冷静思索的侧脸,突然有些窘迫,

他下意识摸了摸鼻尖,內心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责。

我才是刑侦队长,怎么偏偏在这关键时分,竟像个毫无头绪、只能依赖旁人的新人?

然而王佳一一这位作风粗却心思纯粹的老刑警一一却完全没察觉到这微妙的气氛。

他一心只想破案,只想在自己退休之前了结这桩悬了十年之久的心事。

对他而言,破案不仅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执念。

荣誉与功勋皆属外在,真正重要的,是在脱下警服之前,让每一个曾经染指罪恶的人受到制裁,让逝者安息,让真相归位。

那是他,也是许多像他一样的刑警,最朴素、最本质,也最终极的信念。

王佳这个平日里大大咧咧的老刑警,此刻却目光凝聚,脑海中仿佛被一道锐利的光束劈开。

一个此前被忽略的可能性逐渐成形。

他转向姜东,语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沉稳,甚至带著一种近乎学者的审慎:

“姜东兄弟,按照你的推断,凶手確实在这个位置取走了一些衣物一一眼下衣柜里也的確明明白白少了几件一一那这是不是反而更能说明,嫌疑人极有可能是在搏斗中受了伤?”

“他临时取走衣服的目的,或许根本不是为了穿,而是为了应急包扎,或者掩盖正在流血的伤口。”

听到这句话,姜东眼中骤然一亮。

他郑重地点头回应:“王教导员,您这个思路非常到位,也极符合现场逻辑。”

“从目前的痕跡反推,这种可能性的確非常大一一甚至可以说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释之一。”

说话间,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脚前的地板一一那上面散布著一片片已经乾涸发暗、如同锈跡般的褐斑。

这些斑驳的印记,无疑是血液经年累月氧化沉淀的结果,从前鲜红的血色早已隨时间褪成了沉鬱的暗褐,沉默地诉说著那一夜发生的惨烈,

姜东蹲下身,用戴著手套的手虚划著名几处顏色尤其深重、喷溅形態特殊的痕跡,转头对王佳说道:“教导员,你看这几处血跡的形態和分布边缘毛糙、渗透入木质深层的跡象非常明显,不像单纯滴落,更符合动脉喷溅时的衝击形態。

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类关键区域重新规划提取、进行定向鑑定。”

“重新提取?”

还没等王佳回应,李旭就插话进来,语气中带著职业性的谨慎。

“这一片区域的血跡之前已经提取过不少,也反覆做过好几轮常规检验。”

“如果再全部重新做一遍,不仅工作量会翻几倍,鑑定中心的负荷也会非常大“”

王佳抱起双臂,眉头紧锁,在心里快速权衡了一番,开口说道:“工作量、经费和时间,这些都可以协调、可以爭取。”

“关键是,姜东你判断这样做的必要性有多大?检出嫌疑人独立基因成分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我们需要一个足够强的理由去推动二次鑑定。”

两人话音刚落,姜东已经站起身来,目光扫过李旭和王佳,语气没有丝毫犹豫。

“李队、教导员,从现在掌握的痕跡来看,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是在近身作案过程中受了伤。

“他临时取走死者的衣物,很可能就是为了包裹伤口、阻止血液外流。”

“但单凭一件衣服,能覆盖的范围和能吸收的血量都非常有限一一嫌疑人在仓促逃离过程中,

极有可能仍有血液断续渗出、滴落。”

他稍作停顿,继续深入解释:“这也是为什么我从一开始就坚持要对现场血跡做分层、分区域、分形態多次检验。”

“有些位置血跡量大、成分复杂,嫌疑人的微量血液很可能被被害人的大量血液所掩盖,浓度差异甚至可能达到1:100或1:1000的级別。”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以我们实验室目前的设备能检出混合样本中的嫌疑人基因片段,也很有可能因信號微弱、背景干扰强而被系统视作“噪音』”或『干扰因素』自动过滤排除。”

他最后总结道:“因此我建议,对所有之前標註过『有干扰”、『混合结果不明確”、“低浓度未检出”的血跡样本,全部暂停当前分析,重新抽样提取,进行高灵敏度扩增。

我们应当爭取从中分离出哪怕极微量的独立基因成分一一那很可能就是撕开这十年迷雾、突破全案僵局的关键。”

一旁的小汪听得连连点头,忍不住抬手拍了拍姜东的肩膀,讚嘆道:“好!说得好啊!”

“虽然分子生物医学这些专业內容我们不太懂,但你这番推理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人不信服都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