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 混乱的商业市场  以为在大秦,结果是秦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可能是因为后世的习惯,所以他第一次卖鱼的时候,下意识用了“斤两”单位。

然而如今魏国的重量使用单位,却是“鎰”。

1鎰=20两。

1斤=16两。

而且这里的一斤与后世重量也不同,大概只有248~250克,也就是相当於后世的一半。

所以之前路行卖鱼喊出的21斤,实际上放在后世,只有不到11斤而已。

可奇妙就奇妙在这里,虽然这两个重量单位不同,但偏偏放在民间都还能用,而且对於那些时常出摊的商贩来说,用起来还都挺熟练。

不过你以为只是这样?

当然不可能。

如果光是这样,还不至於让路行感到复杂。

实际上现在民间使用的度量衡,远比这还要复杂多得多。

因为刚才说的“鎰”,只是魏国的鎰。

但菜市口还有一部分人习惯使用“齐鎰”,也就是齐国的鎰。

1鎰=24两。

而这还只是同一级別的重量单位,再往下细分还有“銖”,1两约为24銖。

往上还有“钧”,钧往上还有“石”。

这些重量单位,在不同的人口中,同样有所区別。

这还只是重量单位,剩下的长度单位以及容积单位,同样乱七八糟。

除此之外。

市场中使用的货幣体系,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如今市面上使用的钱幣大致有刀幣和布幣两种。

所谓“布幣”並不是说这是用布製作的钱幣,而是指这种钱幣最初出现的作用,是用来代替布匹进行交易的意思。

本质上。

这两种都是青铜幣。

不过虽然钱幣只有两种,但细分却又分为赵国布幣、魏国布幣、韩国布幣、燕国刀幣和布幣······

这些钱幣的价值,互相换算起来更加麻烦。

也因此,虽然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了钱幣的存在,可民间人们交易货物时,却更加信赖以物易物的方法。

这几天在菜市口摆摊,路行也简单总结了一下当下人们常用货幣的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粮布。

这是目前最受到民间百姓信赖的货幣,粮食和布匹属於真正的硬通货,用这两种东西无论去哪里,基本都能买到货物。

第二梯队:黄金珠宝。

这是这几天路行从醉梦楼发现的,严格来说跟普通平民关係不大,算是只在上层人之间流通的货幣。

第三梯队:各类钱幣。

除此之外。

民间偶尔也会用油盐、菜蔬之类相互交换,但这些並不算成体系的货幣,所以这里也就不多加赘述。

简而言之。

现如今虽然濮阳城內的商业市场已经算小有规模,可却依旧没有统一规范,大家进行交易的方式,暂时还使用一个相对原始粗暴的方法。

俗称:看著来。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