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冲我来的?  以为在大秦,结果是秦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ps:上一章重写了一下,各位读者大佬可以返回刷新一下。昨天状態不对,第二章怎么写都感觉不对,乾脆被我给刪了,过几天状態恢復再补一章,各位读者大佬见谅。)

······

等到方明离开后堂,路行又看了眼手上的竹简,隨后便將其丟在桌子上,失笑著摇了摇头。

“看来年纪小也不全是好事,估计现在我这位县长在他们眼里,大概就是个傻子吧!”

过去养活了三千多户人口的濮阳县,居然一共只有一万五千亩耕地,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笑话。

路行越想越觉得好笑。

三千多户人口,一万五千秦亩耕地。

这是什么概念呢?

简单换算一下。

当下时代一户人家平均换算大约有8~10人,而三千多户人口意味著濮阳县鼎盛时期至少有三万多人。

而在秦国的计量单位里,一秦亩耕地每年大约能產1.5~2石粮食,一石约为后世的60斤。

也就是说。

哪怕没有天灾人祸,一年风调雨顺,一万五千亩耕地年產粮食的总量大概也就只有不到三万石粮。

年產粮食总量不到三万石的县城,居然能够养活三万多人,这不是笑话是什么?

更可笑的是。

就是这样明摆著有问题的数据,下面的人居然还真敢呈到他这位县长的面前来。

这都不是侮辱路行的智商。

而是压根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啊!

“真是有意思,我本来还以为这些人至少会做的隱蔽些,没想到这群傢伙竟然这么明目张胆,我还真有些好奇,究竟是谁给他们的勇气了?”

路行手指轻轻敲著桌面,心中也有些好奇起来。

在正式任职濮阳县长之前,路行就已经在濮阳县待了將近一年,对本地的一些势力基本也都有些了解。

之前蒙驁攻城时,魏国的权贵阶级大多都已经卷带家產逃走。

所以现在本地还有能力干出这种事的势力,大致也就剩下三家。

扎根本地多年,拥有濮阳最多地產的地主黄家。

贩卖粮食、布匹,把控濮阳商业命脉的富商李家。

还有掌管濮阳地下势力,主要做一些见不得光买卖的“柴帮”。

这是昔年除了阳城君以及本地一些贵族阶级外,濮阳县內最大的三股势力。

过去就算是濮阳县的官员想在本地办事,往往也都需要依託这三大“地头蛇”才能办成。

但那也只是过去啊!

昔日魏国官员需要依託本地势力办事,主要是封建社会,文化普及不广,交通不便,中央权力很难下达地方。

甚至经常会出现地方官员说的话,有时还不如一个村长好使的现象。

也就是所谓的“皇权不下乡”。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確实经常会被当地“地头蛇”挟制。

可现在这已经不是魏国了啊!

秦国才刚刚把濮阳攻打下来,军队甚至都还没完全从濮阳撤走,这时候敢有“地头蛇”玩王权不下乡这套,那不是找死吗?

“这群人也不是傻子,他们敢这么做肯定是有所依仗,甚至这件事里,这三个“地头蛇”都未必是主谋······”

想到这里,路行隱隱猜到了什么,但暂时还不能完全確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