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纷纷,人潮涌动。
刺眼的探照灯光晃动不断,围栏外挤满了恐慌的逃难流民。
人声雨声相互交织掺杂,沸沸扬扬,一片喧譁。
斜靠在桥头迴廊石柱之下的姜然,正安静而专心地挥动著手中的小刀,漫不经心地轻削著苹果。
一刀又一刀,一下又一下。
姜然的发梢上掛满了雨珠,脸上写满了冰冷与麻木。
佇立在镜头下的他,已经完全沉浸进了角色之中。
突然,一道削瘦而佝僂的身影,穿过了重重雨幕,慌张而匆忙地趴附在了姜然身前的沙袋墙体之上。
是一名穿著军衣的圆帽老汉。
老汉身上的军衣已经彻底被雨水和污泥浸透,已然无法辨认出其原本的顏色。
“不让当兵的进。”
姜然眼帘低垂,头也不抬地轻声说道。
“都是国人,你就让我进去吧......”
老汉缩著肩膀脱下了身上的军衣,颤声回道。
彻底代入【刀子】的姜然无动於衷,继续悠哉地把玩著手中的小刀和苹果,语气却中满是戏謔:
“这儿是租界,这儿是全城唯一能进到这儿的桥。一个当兵的进来,敌人就会进来;敌人来咯,就全死完咯。”
老汉根本没听姜然在讲些什么,在附近张望了两眼,便作势翻过沙袋墙,想要跳进这租界之內。
姜然眉梢一动,瞬间挑起手中小刀,架在了老汉的眉心之间:
“爬!”
雨水打湿了小刀。
老汉哆嗦著降下了撑起的身体,缓缓缩了回去。
“咔!过!”
管狐满意地发出了指令。
人工的降雨停了。
周围的工作人员连忙凑上前来,为场中的姜然递上了热水和毛毯。
姜然轻轻打了个寒颤,抖了抖身上的雨水,有些走神。
他莫名就想起了【刀子】的一句台词。
那句台词很短,短到只有十四个字:
【巴蜀商会,沪江堂,小字辈,刀子请愿】
......
这场只有两句半台词的夜戏,在导演管狐要求之下又重走了两遍,保了两条。
完成了首场夜戏拍摄任务,姜然並没有选择立即回酒店睡觉,而是选择留在了片场。
姜然没走,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他有了些感悟和想法,想再消化消化。
二是因为他还想再看看剧组里其他演员的表演,看看能不能再学到点什么。
对於空有半瓶子表演理论知识的姜然来说,没有什么方法和手段能比现场观摩带来的感受更加深刻和直接。
《八佰》这部电影取材魔改於1937年的淞沪会战,讲的是国军【八百壮士】奉命坚守沪上四行仓库,抵抗敌军整整四个昼夜的故事。
因为题材原因,所以剧组里的优秀演员真不算少。
就比如黄执中、王千原、余埃磊、张议、姜伍、辛佰青等等。
可惜,今晚夜戏出镜的演员並不算多。
姜然就只在现场『逮』到了一个姜伍。
被机位环绕包围的实景片场中央,废墟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