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军用吉普车便再次停在了基地门口。
熟悉的面孔,这一次,气氛更加凝重。
將星老人的目光锐利,他没有绕圈子,將几份印著“绝密”字样的文件推到陈风面前。
“『曙光』的光芒,有人看见了。”
老人声音低沉,“虽然他们不知道光源在哪,但已经开始用各种法子,朝著我们这个方向摸索。
能源是国家的血液,但光有血液,没有强壮的筋骨,我们依然是虚胖的巨人。”
“陈风同志,『曙光计划』的成功,证明了你的价值无可替代。
现在,国家需要你挑起更重的担子。
我们决定,在『曙光计划』的基础上,成立一个更高规格的『国家工业科技攻关中心』,全权由你负责。”
“项目代號,『磐石』。
寓意国家工业的基石,要坚不可摧。”
如果说“曙光”是为国家注入能量,那“磐石”,就是要为这个国家锻造一副钢铁之躯。
这一次,他没有乘坐飞机。
一列普通的专列,载著他停在了一处地图上不存在的深山峡谷中。
巨大的山体被从中掏空,一座比“曙光”基地更庞大的地下堡垒呈现在眼前。
这里的一切都泛著金属光泽,空气中精密仪器特有的微弱嗡鸣。
“陈主任,”负责交接的基地负责人是一位看起来精明干练的中年人,他递上一张权限卡。
“这里的一切,都属於您。您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陈风兴奋之余,也感到了肩上的重量。
当晚,他独自一人站在主控室巨大的落地窗前。
脑海中,系统界面悄然刷新。
【检测到宿主进入全新战略阶段:“工业奠基”。】
【“工业科技”主模块解锁。】
【子模块解锁:“工业自动化”、“新材料合成”、“精密加工”。】
【海量技术图纸、核心理论资料库已载入,待宿主提取。】
接下来的日子。
陈风很少出现在公共区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他的意识正沉浸在系统的资料库中,筛选著一个个名字。
“王振邦,62岁,八级钳工,国內手搓精度第一人,思想觉悟:高,忠诚度:95。”
“李思源,42岁,材料学博士,主攻金属疲劳方向,思想觉悟:极高,忠诚度:98。”
“赵倩,35岁,管理学天才,曾盘活三家濒临破產的国营厂,思想觉悟:高,忠诚度:92。”
调令飞到全国各地的工厂、研究所和大学。
他们只知道,这是一项来自最高层的、不容置疑的徵召。
很快,一支由两百多名顶尖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才组成的团队,匯聚到了这里。
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陈风没有讲任何空话。
直接在巨大的黑板上,画出了三样东西的草图:一台结构复杂的多轴联动工具机,一条布满机械臂的全自动生產线,以及一个奇特的分子结构式。
“各位都是国家工业领域的顶樑柱,废话我就不说了。”
陈风的声音不大,“『磐石』的初期目標,就是这三样东西:高端工业母机、自动化生產线、一种全新的核心工业材料。”
一位头髮白,戴著老镜,名叫周建功的老专家站了起来,他是国內机械工程的泰斗,也是这群人里资歷最老的。
“陈主任,您的魄力我们佩服。”
“但这台工具机的设计……恕我直言,它的主轴承和传动结构,完全违背了我们现有的力学原理,
高速运转下必然会產生灾难性的共振,根本无法实现稳定运行。”
陈风没有反驳。
他走下讲台,拿起粉笔,在草图的某个连接处轻轻画了一个小小的圆弧,又在另一个齿轮上加了一个不起眼的凹槽。
“周老,您看,如果我们在这里加一个微应力缓衝结构,再在这里改变一下传动嚙合角,是不是就能抵消掉您担心的那个共振频率?”
周老愣住了,他盯著那两个微不足道的改动。
他毕生的知识告诉他,这不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