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复杂的皮带传动结构,只有一个造型奇特的银白色电机直接连接在滚筒上。
內部线路布局整洁得像艺术品,几块他们从未见过的、指甲盖大小的黑色方块(集成电路)被焊接在一块绿色板子上。
“这……这电机,没有变速箱?怎么实现的转速控制?”
一个年轻专家结结巴巴地问。
钱总工蹲下身,戴上老镜,伸手摸了摸那块电路板,又看了看电机上篆刻的、他完全看不懂的型號,脸色从不屑变成了凝重,又从凝重变成了震惊。
他猛地站起来,死死盯著陈风。
“你们……这……这是魔法!”
这位在机械领域浸淫了一辈子的老专家,此刻的世界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击。
他想不通,完全想不通!
口碑,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涟漪迅速扩散。
第一批抢到產品的市民,成了最狂热的“推销员”。
“老王,別用你那搓衣板了!
我跟你说,我家那『风华』,脏袜子扔进去,喝杯茶的功夫,拿出来比新的还乾净!”
“哎,听说了吗?
张姐家买了个电饭煲,五分钟就能煮出招待所大厨水平的米饭!
现在她家天天被邻居上门蹭饭!”
“风华科技”这个名字,一夜之间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人们议论的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那台会“思考”的洗衣机和能“点石成金”的电饭煲。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通往一种全新、高效、体面生活的钥匙。
市场被彻底引爆。
王府井百货的柜檯前,每天天不亮就排起了长龙。
限量供应的几十台產品,不到十分钟就被抢购一空。
没买到的人捶胸顿足,买到的人则像打了胜仗的將军,在眾人羡慕的目光中昂首挺胸地离开。
风华科技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从早到晚没停过。
“餵?风华科技吗?
我们是沪市第一百货!
我们要求进货!
有多少要多少!”
“陈总!我是辽省供销总社的!我们省长发话了,只要你们肯来开分厂,地皮、政策,隨便挑!”
汹涌的市场需求,让王志新他们既兴奋又焦虑。
工厂的生產线已经三班倒连轴转了,但產量依旧是杯水车薪。
陈风紧急召开会议。
看著一张张疲惫却亢奋的脸,他平静地摊开一张全国地图。
“焦虑是好事,说明我们的路走对了。”
他用红笔在地图上圈了几个点,“『磐石』的工业基础,是时候派上用场了。
我已向高层申请,调用几条『閒置』的自动化生產线,进行民用化改造。
一个月內,我们的產能要翻一百倍!”
与此同时,国家高层也密切关注著这场由“风华”掀起的消费风暴。
当看到人民群眾对新產品发自內心的追捧和喜悦,以及其背后巨大的经济潜力时,一份份加急文件被送到了各省市领导的案头。
核心精神只有一条:为风华科技的发展,提供一切便利,保驾护航,將其树立为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一天晚上,京城电视台的一档晚间生活节目里,突然插播了一段粗糙却真实的视频。
那是一位普通市民用自家录像机拍的。
镜头里,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对洗衣机喊:“洗衣机,洗衣机,把爸爸的臭袜子洗乾净!”然后,她踮起脚尖,按下了启动键。
洗衣机真的就温柔地转动起来。
视频的后半段,是全家人围著一个电饭煲,吃著香喷喷的米饭,脸上洋溢著朴素而满足的笑容。
没有一句gg词,却比任何gg都更能打动人心。
这则视频,仿佛往滚烫的油锅里浇了一瓢水,彻底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热情。
排队抢购“风华”產品,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然而,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传统的家电製造业,被这突如其来的“智能风暴”打得晕头转向。
许多老牌工厂的仓库里,积压了成千上万台传统双缸洗衣机,无人问津,销量锐减。
一些有危机感的技术负责人,甚至偷偷跑到王府井的体验馆,一待就是一天,试图从那“魔法般”的机器上“取经”。
风华科技的崛起,像一道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市场,也触动了无数旧有的利益格局。
智能家居的成功,只是陈风商业版图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