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章 巡查两淮盐政  南明,开局请我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可面对皇帝,著急肯定是不能说。刚来,就更不能说了。

“倒也没有。“

杨维桓回答的很简单,却也得体,还表明了自己已经等待了很长时间。

“吏部的任命可曾收到?”

朱慈烺仍旧翻看著奏疏。

“回稟皇上,臣已经收到。”

“马阁老向朕举荐,由你巡查两淮盐政。”

马士英举荐是对外说辞,实际上是朱慈烺自己想用杨维垣。

只不过,杨维垣是原阉党成员,朱慈烺若是直接启用,东林党定然会喋喋不休。

朱慈烺稍微一暗示,马士英便心领神会的举荐了杨维桓。

反正马士英已经和东林党结下了不解之缘,虱子多了不怕痒。

挨骂,也不差这一回了。

“卿之祖父,曾任江淮运使。卿亦任御史,巡盐两浙。”

“故,朕便准了马阁老之荐,除卿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查两淮盐政。”

由“你”到“卿”,在无形之中便释放出了善意。

杨维桓当即表態,“天启二年,臣奉命巡盐两浙。”

“期间,臣不敢说有多少成效,可臣敢说,积下不少心得。”

“此次蒙皇上信任,不以戴罪之身而弃之,反殊荣拔置,除臣僉宪。”

“臣非万死,无以为报。”

朱慈烺放下手中奏疏,“人皆只有一条命,何来万死?”

杨维垣不卑不亢,“臣窃以为,死国事,一死可抵万死。”

朱慈烺淡淡一笑,“太史公有言:人固有一死,或轻於鸿毛,或重於泰山。”

“然,鸿毛虽轻可借风力遨游,泰山虽重却寸步难行”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

戴罪多年的杨维垣宛如鸿毛之轻,他当然想藉助皇帝这股东风遨游。

“太史公亦有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不重要,重要的是杨维垣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两淮盐政只能是一家之言。

一家之言,自然只能是皇帝的一家之言。

“卿到两淮之后,打算如何做?”

杨维垣知道,皇帝这是有指示。

但自己不能傻等著皇帝指示,必须得有自己的想法。

不然,容易被打上无能、无主见的標籤。

“臣以为,当先从盐引入手。”

“按照太祖定下的规制,一引为二百斤。可隨著盐政崩坏,一引之数不断增加。如今,已达五百斤。”

杨为垣话没有说完全,但朱慈烺已经接收了全部的信息。

盐引,有很多都握在藩王、勛贵的手里。

以往,这些贵胄朝廷不好动。

一个不好动,那就都没法动。

如今,北京的勛贵近乎团灭,藩王也是死的死,逃得逃。

剩下的那些握有盐引的商人,就好办多了。

就算那些商人背后有官宦背景,杨维垣也有把握能敲出钱来。

“卿受命巡查两淮盐政,朕是放心的。”

杨维垣明白,皇帝这是在问每年可得的盐税数字。

这玩意,说多了不行,要是办不到就麻烦了。

说少了也不行。

崇禎初,两淮盐课不过五十余万两。

经崇禎皇帝大力整顿,两淮盐盐课每年已达一百五十万两。

自己这次巡查两淮盐政,每年所得的盐课绝不能少於一百五十万两。

“天下之盐,半出两淮。臣预计,每年至少可得盐课二百万两。”

这个数字,倒不是杨维垣胡诌的。嘉靖年间的两淮盐课,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数字。

“卿办事,朕是放心的。”

“京营整训时,正好多出一千人。两淮盐政繁琐多事,卿就將这些人带上吧,让他们帮著打打下手。”

杨维垣心头一震,给我配备一千人的卫队,二百万两盐税,怕是打不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