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姜桓被“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扰了清梦。
开门一看,村里的老人和孩子正满村溜达,捡拾残砖断瓦。
他左肩上趴著阿青、阿翠两个,溜著弯儿来到百年苦杏树留下的树坑。
村民们已经在坑前设好香案,摆上柚子、月饼等祭品,只等晚上的烧宝塔仪式。
“阿桓来了!”里正姜钦朝他招手,“咦,你肩上这是?”
姜桓笑道:“两只小蚂蚁,通了灵性,迟早要成为灵兽的,算是两位小道友吧。”
姜钦愣了下,笑容可掬地朝两只蚂蚁作揖:“两位小先生,老朽有礼了。”
“修仙路远,劳你们和阿桓相互扶持,如此走得再远,也不至孤单啊。”
两个小傢伙不能说话,但听得懂,欢快地挥舞触角,表示应承。
姜钦开怀一笑,指著地上:“阿桓你来,给宝塔砌个基座!”
姜桓谦逊道:“这么多长辈在场,我来不合適吧?”
“说的什么话?”姜钦佯怒,“你给村里请来了一株灵树,这是多大的功劳,这塔,就该你来筑基!”
又有族老劝道:“这砌塔基的活可不好干。你不来,难道让我们这些糟老头子、老太太来干?”
姜桓推辞不过,只好接过了这份“重任”。
一块块青砖拼成六边形,再用黄泥浆抹平缝隙,不一会儿功夫,宝塔基座便砌好了。
姜钦讚许道:“阿桓这手艺,就跟用尺子比划好似的,是个干泥瓦匠的好坯子。哪怕不修仙,也饿不死啊……”
其他族老也跟著一顿夸。
姜桓赧然,赶紧道:“我去捡瓦片了。”
烧宝塔,需得用残砖断瓦,在基座上层层错缝叠压,由下而上逐渐收腰,最终筑成宝塔之形。
宝塔垒得越高,火烧得越旺,祈福禳灾的寓意就越好。
若是往年,人力终有极限,姜家村最高也只垒到一丈多。
但今年姜桓学艺归来,有法术“作弊”,自然又有不同。
老人和孩子们抬著簸箕,运来一堆堆碎砖瓦,再由经验老到的泥瓦匠垒瓷实。
姜桓弹指,御风术招来一阵清风,自宝塔缝隙中穿过。
何处结构变形,哪里受力不均,都由风灵之气反馈给姜桓的灵觉。
“且慢,这里再垫一块碎瓦!”他指著一处孔隙道。
泥瓦匠绕著宝塔转了圈,猛地一拍掌:“阿桓,神了啊!这仙没白修!不是你说,我根本没注意。”
如此相互配合,快到中午时,一座高约两丈的砖瓦塔,就立在了树坑前的空地上。
下面一丈高的部分,是泥瓦匠搭著梯子,小心翼翼垒起来的。
上面的,则由姜桓乘风而起,在老师傅的指点下,一点点叠加。
待宝塔顺利封顶,眼巴巴等在附近的孩童们,齐齐欢呼:“哇!好高的宝塔啊!”
姜桓也挺有成就感,站在宝塔下,念诵金光咒: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
金光咒本是道门护身法咒,不过在太乙观前辈的钻研下,也能加持物件,短暂赋予其不坏金性。
淡淡金光浮现,在姜桓的引导下,逐渐將宝塔护持住,以防有人不慎撞倒发生危险。
不一会儿,整座宝塔笼罩在一片金光中。
孩童们再次发出惊呼。大人们也不由侧目。
远房堂姑姜洛望著这一幕,下意识拧了他男人一下:“阿桓这手本事,真是了不起啊!”
他丈夫安慰地搂著她:“看到他有出息,你跟阿兄阿嫂,也有交代了。”
姜洛一抹眼眶:“嗯,孩子长大了,兄嫂也能安息了。”
*
今年高出一倍的砖瓦塔,让村人们津津乐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