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章 太乙救苦,佛道逢源(求月票)  种树长生,我为青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待邹彪、舒芳二人稳住伤势,眾人这才问起送粮下山的事。

徐慧取出一只储物袋:“听闻山下受灾,观主与神虎商量,开了杏林草仓,取出了五万石粮食,用以救济灾民。”

当初太乙祖师以杏易谷,设草仓贮存,便是为了荒年賑灾。如今开仓放粮,倒是正当其时。

“至於具体如何处置,观主未作吩咐。如今诸位师兄师姐都在,此事便劳你们几位费心了。”

章鸣也不推脱,望向阮轩:“七师弟,你出身江南大贾之家,可知这五万石粮食,能供多少人吃?”

阮轩掐指一算:“若按半个月计,五万石粮食,养活十万人都够了。”

姜桓眉头一扬,提醒道:“阮师弟,你这口粮是如何算的?”

阮轩不假思索:“一个农户或兵丁,每月消耗原粮一石。再除去加工损耗……”

“等等!”章鸣猛地警醒,“灾民果腹之物,岂能照著寻常饭食份量发放?先减半供给……”

陆妍接口道:“依我看减半后耗米仍巨。不若改施薄粥,多加两瓢水,好歹多撑几日性命。”

姜桓沉吟片刻:“或可效仿前朝賑灾旧例,往粥里掺些麩皮砂砾——如此既省粮米,又能防著富户冒充灾民领食。”

眾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出谋划策,將这五万石粮食安排明白。

末了,章鸣正色道:“施粥賑济本是凡俗琐务,牵扯过深恐扰道心。我等方外之人,不宜过多牵涉红尘因果。”

“眼下灾民多聚於湓城,不如与县衙联手——由他们调拨胥吏人手,徐师妹几个只管盯著米粮支用?”

苏白拊掌笑道:“正是如此!祈雨降霖、追踪火尸下落,才是治本之策。若让施粥捆住手脚,岂非顛倒主次?”

说著,他转向姜桓挑眉:“姜师兄以为如何?”

姜桓衣袖微振,语气舒缓:“我观那县令,確是个性情中人,当不至於贪墨粮食。”

“但人心叵测,放粮施粥牵扯甚广,”他语气略转,带著几分凛冽,“若有宵小敢向这米粮伸爪……”

章鸣断然道:“我太乙观的剑,也未尝不利!”

议定賑灾事宜后,眾人不再犹豫,当即带著这五万石粮食,前往湓城县衙。

途中所见,儘是不毛赤地。恰逢秋税徵收,不少百姓已经开始乞討、逃荒。

多地已有流民扎堆,甚至卖儿鬻女。

眾人心中不忍,当场出钱赎了几个孩子,暂时让徐慧带著,待大旱结束后,再寻机送回。

只是想到这九江郡內,还有更多悲剧在上演,眾人心中难免愤懣,低声念诵《太乙救苦真经》。

徐慧面露忧色:“如此局面,若不善加处置,易子而食的惨剧,或许就在眼前了。”

湓城县衙內,因朝廷放粮的詔令未下,县令正为粮食的事发愁。

听说太乙观有意施粥,他大喜过望,拿过功劳簿,又给章鸣、姜桓等人记了一笔。

隨后,又命人去泰和村,请来里正、章家族老,由他们参与到施粥中,算是投桃报李。

至於米粮的支取,县令更是严令属官、胥吏不得插手,全权由徐慧负责。

有硕鼠造谣鼓动百姓,也被他果断处置。若非秋后问斩要朝廷勾决,有些人怕是已经上了砍头台。

姜桓等人暗中观察了两天,这才放下心来,再度启程,去他处祈雨止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