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症状,都被简化成一个可以被执行的“开关”选项。
当“发热”、“咳嗽”、“流清涕”三个“是”的条件同时满足,最终就指向一个结果——“疑似风寒感冒”。
这是一个浩大到让人绝望的工程。
但它为那台冰冷的机器,注入了“灵魂”的可能。
【人类文明存-续倒计时:9892天】
三天后,启明工坊的实验室里,出现了一个更加庞大、更加丑陋的怪物。
那是一块巨大的木板,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著上百个最简陋的闸刀开关。
每个开关旁边,都用墨水写著一个症状標籤:“头痛”、“乏力”、“食欲不振”……
木板的背面,则是李有田带著几个徒弟,用掉了工坊里所有的备用电线,手工焊接出的一片堪称“灾难”的接线阵列。
那如蛛网般纵横交错的电线,將代表不同症状的开关,与一排代表“诊断结果”的小灯泡,用一种极其复杂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这就是“启明一號”的“大脑”,一个纯手动的、机械式的逻辑判断矩阵。
“开始测试!”林默的声音带著一丝沙哑。
他亲自操作。
“模擬『典型感冒』症状输入!”
他伸出手,“啪”,合上了標有“发热(低)”的开关。
“啪”,合上了“鼻塞流涕”的开关。
“啪”,“咳嗽(轻微)”。
隨著最后一个开关闭合,电路接通。
在那片庞大的接线迷宫里,电流沿著预设的路径开始奔跑。
所有人都死死地盯著结果区的那排小灯泡。
一秒钟后。
“滴答”一声轻响,標有“疑似风寒感冒”字样的那个灯泡,亮了起来!
成功了!
屋子里响起一片压抑的欢呼!
“別急!”林默抬手制止了大家,“测试下一个!急性阑尾炎!”
他拉下所有开关,然后按照手册上的典型症状,重新输入。
“发热(中)”、“噁心呕吐”、“转移性右下腹压痛”。
开关一一合上。
这一次,亮起的却是標著“疑似肠胃炎”的灯泡。
而代表“急性阑尾炎”的灯泡,毫无反应。
失败了。
接下来的反覆测试,验证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这个简陋的“大脑”,因为手工接线的误差和逻辑设计的粗糙,判断的准確率低得可怜。
十次复杂诊断里,至少有四次是错误的。
刚刚燃起的希望火焰,像是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屋子里的气氛,再次从狂热跌落到冰点。
“没关係……”
林默看著那片失败的灯泡,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40%的误判率,就意味著有60%的成功率!”
他转向垂头丧气的眾人。
“我们从一个只会报数的睁眼瞎,变成了一个虽然脑子不好使、十次里能说对六次的傻子!”
“这是从无到有的突破!”
他的话,像一针强心剂,让所有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是啊,虽然它很笨,很不可靠,但它確实能够“思考”了!
【叮!初级诊断逻辑模块搭建成功,实现症状关联分析。】
【“启明一號”项目完成度:55%】
【任务奖励:科技点+20(总剩余:73),解锁【基础症状资料库框架】!】
一股全新的信息流涌入林默的脑海。
那不再是零散的知识,而是一个清晰、规范、可以不断填充和优化的数据结构。
它告诉林默,该如何將那些手抄本上的知识,更科学、更高效地构建成一个真正的资料库。
林默看向那个布满开关和电线的巨大木板。
它丑陋、笨拙,充满了错误。
但它,是“启明一號”思考能力的起点,也是人类智慧在绝境中,开出的第一朵微小却顽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