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章 哪个是李有思?指给俺;直娘贼,生的这么好看?  1983:弃艺从文开始的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03章 哪个是李有思?指给俺;直娘贼,生的这么好看?

十月十號。

北平火车站,一个穿著藏青色中山装的年轻男人出现在了门口,另外一位浓眉大眼的男人立马跑过来:

“小李同志,你到了。”

“老李,阿诚,韩同志。”

韩少功不满了:“小李,这太见外了,喊我就是同志?”

“没办法,喊您老韩总感觉有些怪怪的,”李有思受到后世电视剧毒害,总能想到老寒腿。“再说,叫小韩就乱了辈分吧?”

“叫我少功就行。”

“好,少功。”

韩少功满意点点头。

李有思四处看了一眼,今天的行程很舒服,北平那群麻烦人的作者终归是没有来。来了几个作家,和几个文学评论家。都是还算和善的。

李拓作为中间人给他们介绍。

然后这群人的脸上不免出现了一些震惊和嘆气。

震惊於眼前如此年轻的男人竟然是国內『寻根文学”这么一大文学命脉的领头羊?而且每一部作品都有著足够的影响力和畅销度。

更加嘆息的是一一此时这群作家才意识到天才作家和普通作家的区別,不仅仅是在实力上,而且在外貌上,深深的失落席捲著他们。

而李有思注意到这群人当中,有两个人比较重要。

黄子平是八十年代文坛与学界的“传说”,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第一小提琴手”。后面跑去了香港荣华富贵,不过確实是有才。

还有一位是作协的陈建功。

北大才子,代表作《丹凤眼》《飘逝的头幣》都是全国优秀短篇小说,现在在北平作协和李拓一起工作,后世还成为了作协主席。

“久闻大名,陈同志。”

“我才是久仰,小李同志。”

“刚刚韩少功都说了,別见外,你现在就开始见外我了,难道就因为第一次见面?”

“大家都认识,互相看过作品,也算是熟人了。”

“小李!”

“老陈。”

两人互相吹捧了一句。

带队的李拓看了眼时间,说道:“走吧各位,该上车了。”

李有思和阿诚坐在一起,对面是韩少功和李拓一一北平“寻根文学”最核心的四个人都在这里了,李拓属於打酱油的,给几人思路的。

“阿诚,你晕车?”

阿诚脑袋昏昏沉沉,默默点头:“有点。”

“不是下乡做过十多天的长途吗?没习惯?”

阿诚从来不介意別人提下乡的事情:“那都多久没坐过火车了,我歇会,你和李拓先聊。”

“別介,別介!说说话,才好玩,你越是这样,越容易晕车!”李有思就喜欢逗阿诚这种老实人玩。

“你能给我伦伦道吗?我一直挺感兴趣的。这难得有一天多坐车的时间。”

虽然人家比自己大一轮。但其实这群人里面就阿诚是辈分最小的,说的是文学上面的辈分。

李有思虽然没得过奖,但是谁都知道,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李拓、韩少功、陈建功拿过现在国內最有含金量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就阿诚算是纯新人。

幸好他们之间没有一个王朔,不然阿诚少不了是那个贴屁股的冯小刚。

“我们聊的是『道”,不是教。先说说道,道的基础是老子的道德经,从道德经衍生出来的无数知识,我最先开始看的也是这个。”阿诚喝了一口茶,便继续和李有思说道。

......”

说起来道教,最近几年挺多的太极功分子,人家就自称是各种青城山下山的道土,讲究一个正统·

五十年代有一场喻喻喻的运动,

也就三十年时间,乌压压的一群人又回来了。

然后再过三十年到了二十一世纪这群人还会回来·割一茬涨一茬。

一群人讲著讲著,便纷纷休息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便是到了杭州。

“来过西湖吗?阿诚?”

阿诚摇摇头:“没有,就听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軾的诗句。”

“那应该是西湖。”

看著那附近的巨大的西湖已经在雾气当中若隱若现,湖面波光粼粼,洲岛亭墩点缀其间,当然看不到近景,远景是不错的。。

“苏杭好,苏杭富,看来是真的。”李拓从火车上看去城市面貌,不不得感嘆一句。

江浙沪富了一千多年了,从宋朝就开始富··

一群人下车。

文化团的七八人站在火车站门口,能够感受到杭州的一丝凉意,无数的人群从火车站里面涌出,相比於北平,似乎这里的潮流更快,已经有人穿上喇叭裤、戴上太阳镜了。

几人好奇张望,最后向外面望去,就看到一个立牌,写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