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褚亮立棺,青山面君
朝堂之上发生了很多大事。
六月,尚书右僕射封德彝逝世。这位歷经隋唐两代,以机变权谋著称,却因政治投机,在死后遭到了李世民的清算。
七月,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如愿升任了尚书右僕射,登上了宰相的高位。
后宫,长孙皇后怀有身孕,若是不出意外,肚子里的,就是未来的唐高宗。
长安最令人注目的,乃是弘文馆学士褚亮。他推出了句读符號,编撰了一本带有標点的《论语》。
人的惯性是可怕的,书推出来的时候,遭到了守旧派的强烈击。
甚至有人往褚府扔菜叶、臭鸡蛋。褚府紧闭大门,褚亮及家人足不出户。
褚学士见这种情况,在家里准备了一口棺材,就放在大堂,他已准备好当显错。
他命僕人大开中门,坐在大门口,捧著一本《论语》,对著捣乱的民眾开始讲解,褚遂良隨侍身边,临危不惧。
民眾是愚钝的,但並非不明事理。这么一个白髮苍苍的学者,怎么会害他们。他们远离、孤立捣乱者。
渐渐的,有寒门学子前来听课。褚家父子有问必答,尽显士人风范。
舆论逐渐反转,有书商找上褚学士,请求抄录带標点的论语。
褚亮欣然允之,不收费用,只求书卖便宜些。
他担心没人买这样的书,可明显多虑了,书本推出之后,很快抢购一空。
句读符號能解决句读的难题,又何必死记硬背,这是惠及广大学子的善事。
舆论的风向开始反转,很多大儒名士替褚亮说话。他们开始研究句读符號,重新编撰古籍。
褚亮则推出了《句读符號》的书籍,引得文人疯抢。
古籍只有那么多,谁先掌握了句读符號,就有了编撰的先机。
著书立说很难,但站在先贤的肩膀上添,同样可以青史留名,文人们趋之若鷺。
褚亮被学子们奉为褚师,寒门学子对他尤为尊重。
句读符號,替读书人降低了门槛。
立棺解句,更是成为了士林佳话。
一时之间,长安纸贵,文化之风盛行。
李世民则趁机推动公文奏章改革,要求官员们使用句读符號。
儘管官员们使用的不够標准,但断句的奏章,还是节省了他不少的精力。
这当然不是终点,等人们彻底掌握了符號之后,李世民还计划推广到科举考试之中。
计划要一点一点的来,欲速则不达,
正如这朝堂之上,封德彝表面附和萧璃,到了他面前却推翻己见,二人不和,严重影响了朝政李世民没有偏祖谁,只是公正的仲裁,打算缓缓图之。谁知道,封德彝没熬过夏天,他只好提拔长孙无忌补了位置。
为了安抚武德老臣,他下令缀朝三日,追赠封德彝为司空,諡號“明”,极尽哀荣。
此刻,他尚且不知道封德彝在玄武门之事上骑墙,反而视之为心腹。
李世民以真正心腹重臣替换掉武德老臣的计划有了成效,心情颇为不错。
再加上盐政带来的利益,连宫里的日子都好过了不少。
唯一忧虑的是,今年还是遭了灾,民间依旧缺粮。
这些好的变化,跟许哲或多或少有些关係。
想起许哲,李世民有些生气,那就是一个胸无大志的懒惰小子。
字写的一塌糊涂不说,守在村里几乎不动弹。家事国事天下事,独独只关心家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