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0章 第二百一十章  莫欺中年穷,情报系统助我成为首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屏幕上,“养元斋”(股票代码:yyz)的股价一路飘红。

“养元斋”已从单一的酱料品牌,发展成为涵盖调味品、即食汤料、健康零食、草本茶饮等多个品类的健康食品集团。

线上社群用户超千万,线下渠道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林晚舟在上市致辞中,深情回顾了从县城小厂到上市公司的艰辛歷程,强调了“药食同源,健康为本”的品牌初心和对品质的坚守。

这一刻,她代表著中国健康食品產业的新生力量。

新產业园区落成,智造未来。

在县城,兴华新產业园区三期工程全面落成。

现代化的厂房鳞次櫛比,智能化的生產线高效运转,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物流中心、员工生活区一应俱全。

这里不仅是兴华集团的大本营,更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带动了上下游產业链的繁荣,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

赵大海作为园区建设的总负责人,站在园区最高的观景台上,看著这片由他亲手参与、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梦想之城”,黝黑的脸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他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为兴华打造了最坚实的基石。

陈志远如今已是兴华集团的董事局主席。

他不再事必躬亲,而是將更多精力放在战略方向把控、资本运作和人才培养上。

他兑现了对伙伴们的承诺,通过股权激励计划,让赵大海、林晚舟、苏青、耗子等核心元老都成为了集团的重要股东,实现了真正的財富共享。

他个人则保持著低调务实的作风,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兴华公益基金会,专注於非遗传承保护、乡村教育支持和环保事业。

情报系统,这个曾经助他披荆斩棘的利器,如今更多地被他用於全球市场趋势分析和前沿科技洞察,为兴华的未来布局提供指引。

他的目光,早已投向更远的未来。

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民族品牌集群。

赵大海功成身退,主动辞去了集团执行副总裁的职务,只保留董事席位。

他將新產业园区的管理权交给了更年轻、更具国际视野的专业团队。

他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县城,用丰厚的分红和股权收益,投资建设了家乡的养老院和希望小学,並担任了县企业家协会的名誉会长。

他依然会时不时地回到园区转转,看著那些崭新的厂房和忙碌的工人,眼中满是欣慰。

他兑现了当初对陈志远的承诺,也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號。

林晚舟在带领“养元斋”成功上市后,选择了激流勇退。

她辞去了ceo职务,將接力棒交给了她一手培养起来的年轻接班人。

她接受了省商学院的邀请,成为了一名客座教授,將她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营销理念传授给下一代企业家。

同时,她也成为了兴华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专注於女性创业扶持和儿童营养健康项目。

从精明的財务总监到上市公司ceo,再到公益领袖和学者,林晚舟的人生实现了华丽的蜕变。

苏青:设计女王,桃李天下。

苏青在米兰时装周一战封神后,成为了“华韵”品牌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和首席创意官。

但她並未止步於此。在陈志远的支持下,她创立了“兴华设计学院”,並担任院长。

学院不仅培养服装设计人才,还涵盖了视觉传达、產品设计、空间设计等多个领域。

她將“华韵”的成功经验和“新国风”的设计理念融入教学,致力於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文化底蕴的新一代设计师。

张薇作为她的得力助手,担任副院长,继续在设计领域发光发热。

苏青用她的才华和热情,点燃了无数年轻设计师的梦想。

耗子將“豪味居”的日常管理交给了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团队。

他依然担任董事长,但更多是把握大方向。他最大的变化是回归了家庭。

他將年迈的父母接到了省城最好的养老社区,更多时间陪伴妻儿。

他资助了县里的武术学校,偶尔还会回去看看,和孩子们过过招。

他依然豪爽仗义,但锋芒內敛,成为了一个懂得享受生活、回馈社会的成功企业家。

他常常感慨:“跟著远哥,是我这辈子最对的选择!”

又是一个飘雪的春节。

陈志远没有在省城或国外的度假胜地,而是回到了县城的兴华老厂区。

这里已经改造成了“兴华创业纪念馆”和“非遗工坊”。

纪念馆里,陈列著兴华一路走来的珍贵照片和实物。

第一台老旧的缝纫机、庆发诬告案的法庭文件、沈秀姑大师的绣品、“丝语系列”的初代手稿、省城时装周的战袍、米兰秀场的影像…

无声地诉说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非遗工坊”,年轻的绣娘们在沈秀姑大师的指导下,飞针走线,传承著古老的刺绣技艺。

她们的作品,融入了“华韵”最新的设计,走向了世界。

陈志远静静地走著,看著。赵大海、林晚舟、苏青、耗子也带著家人陆续到来。他们的孩子好奇地看著父辈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爸,这就是你以前工作的地方吗?”苏青的女儿指著老缝纫机问。

“是啊,”苏青蹲下来,温柔地说,“这里,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远伯伯好厉害!”耗子的儿子看著陈志远的照片墙,一脸崇拜。

耗子揉了揉儿子的头,笑道:“你远伯伯,带著我们一群『泥腿子』,硬是闯出了一片天!”

眾人相视而笑,眼中闪烁著对往昔的追忆和对彼此的深厚情谊。

陈志远走到工坊的窗边,看著窗外纷飞的雪。

新產业园区的灯火在远处璀璨如星,那里代表著兴华的现在和未来。

而脚下这片土地,承载著兴华的根与魂。

他转过身,看著身边这些陪伴他走过最艰难岁月、如今都已功成名就、家庭美满的伙伴们,看著工坊里专注传承的年轻面孔,看著孩子们纯真的眼神。

“兄弟们,姐妹们,”陈志远的声音平和而充满力量。

“我们这一代人,把兴华从县城带到了省城,带到了全国,带到了世界。我们吃过苦,受过累,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但兴华的路,还很长。”

他指向窗外的灯火和新產业园区的方向。

“那里,是兴华的未来。而这里,”

他指了指脚下。

“是兴华的根。我们打下的基业,我们坚守的匠心、创新、诚信、共贏的价值观,要一代代传下去。”

他看向孩子们,目光慈祥而期许。

“未来,是你们的。希望你们记住,无论走多远,飞多高,都不要忘了我们从哪里来,不要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兴华的火种,永不熄灭!”

雪无声地飘落,覆盖著这片承载了太多故事的土地。

纪念馆的灯光温暖而明亮,如同不灭的星火。

新產业园区的方向,灯火辉煌,如同远航的巨轮,照亮著前行的方向。

省城的霓虹璀璨,国际市场的风云激盪,似乎都被一道普通的院门隔在了外面。

这里是县城,陈志远父母居住的老院子。丝瓜藤爬满了院墙,几盆常见的草在墙角安静地生长。

夏末的傍晚,蝉鸣阵阵,空气中瀰漫著饭菜的香气。

院子中央,支起了一张结实的大圆桌。桌上没有山珍海味,摆的都是家常却透著用心的菜餚。

周慧兰最拿手的红烧肉,油亮诱人,肥而不腻。

林母燉了一下午的当归鸡汤,用的是“养元斋”最顶级的当归片,汤色清亮,药香与肉香完美融合。

陈守山从自家小菜园现摘的丝瓜、豆角,清炒出来,碧绿鲜嫩。

一盘腊肉炒笋乾,是林父从老家带来的山货。

还有一碟金灿灿的煎蛋饺,是林晚舟亲手包的,里面裹著细碎的薺菜和虾仁。

主食是周慧兰蒸的杂粮馒头,暄软喷香。

陈志远和林晚舟带著儿子陈星野早早到了。

陈星野已经十三四岁,继承了父母的优点,眼神明亮,透著机灵劲儿。

“爸,妈,我们回来了。”陈志远挽著林晚舟的手走进院子,声音里带著卸下所有盔甲的轻鬆。

“哎哟,星野又长高了!”周慧兰繫著围裙从厨房出来,脸上笑开了,一把搂过扑过来的孙子。

“爸,妈,辛苦你们了。”林晚舟笑著跟公婆打招呼,又转向自己的父母,“爸,妈,路上累了吧?”

“不累不累,坐你爸那新车来的,舒服著呢!”林母笑著,眼神里满是欣慰地看著女儿女婿。

林父则拍拍陈志远的肩膀:“志远啊,气色不错,就是看著又瘦了点,工作再忙也得注意身体。”

陈志远的父亲正坐在竹椅上,手里拿著旱菸袋,看著儿孙满堂,脸上是深深的满足。

他话不多,只是笑著点头。

眾人落座。没有佣人伺候,陈志远和林晚舟自然地起身给大家盛汤、夹菜。

陈星野坐在爷爷奶奶中间,小嘴塞得鼓鼓囊囊,还不忘夸讚。

“奶奶做的红烧肉最好吃!外婆的鸡汤最香!”

“慢点吃,別噎著。”林晚舟温柔地给儿子擦擦嘴角。

席间,话题自然离不开家常。

周慧兰念叨著:“志远啊,上次你让人送来的那个什么…有机蔬菜,是好,就是太贵了!

下次別买了,我跟你爸在院子里种点就够吃了。”

林母则说:“晚舟,我看电视上说你们那个『养元斋』上市了?

哎哟,那股票涨得…邻居王婶还问我能不能买点呢,我说我可不懂这些。”

林父则关心地问:“星野学习怎么样?上次听你说想学画画?”

陈志远和林晚舟耐心地回答著,没有一丝不耐烦,也没有丝毫大老板的架子。

他们聊著孩子的教育,聊著老人的身体,聊著街坊邻居的趣事,唯独很少主动提及那些动輒数亿的生意和光鲜的荣誉。

“爸,妈,你们尝尝这个。”陈志远夹了一块腊肉给岳父岳母,“这是晚舟特意托人从山里收来的,味道正。”

“嗯,香!有嚼劲!”林父赞道。

“星野,多吃点蔬菜。”林晚舟给儿子夹了一筷子清炒豆角。

“妈妈,我们学校的同学都说我爸爸是大老板!”陈星野突然扬起小脸,带著点小骄傲。

眾人都笑了。

陈志远揉了揉儿子的脑袋,温和地说:“爸爸就是个做衣服、做酱料的。

跟爷爷以前在厂里干活一样,都是靠双手吃饭。

记住了,不管做什么,踏实本分最重要。”

“嗯!”陈星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埋头对付碗里的鸡腿去了。

夜色渐深,院子上方拉起的灯泡发出温暖的光晕,驱散了夏末最后一丝燥热,也驱散了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饭菜的香气、家人的笑语、孩子的嬉闹,交织成最平凡也最动人的乐章。

饭后,林晚舟挽起袖子,和周慧兰、林母一起收拾碗筷。陈志远则陪著父亲和岳父坐在院子里,沏上一壶普通的茉莉茶。

陈星野在院子里追著几只萤火虫跑来跑去,清脆的笑声在夜空中迴荡。

陈守山看著儿子,看著这其乐融融的一家,布满皱纹的脸上是岁月沉淀下的平静与安然。

他磕了磕菸袋,对陈志远说:“志远啊,生意做得再大,根不能忘。家在这里,人在这里,心就得在这里。”

陈志远看著父亲苍老却明亮的眼睛,又看看厨房里忙碌的妻子和母亲,院子里欢笑的儿子,还有身边慈祥的岳父岳母,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踏实感。

他端起茶杯,敬向父亲和岳父,声音低沉而真挚。

“爸,您放心。

儿子知道,再大的生意,也比不上这一桌热饭,这一院灯火,这一家人的平安喜乐。

这里,才是我最大的成功。”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

小小的院落里,灯火可亲,饭菜的余温尚在,亲情的暖意正浓。

这人间至味,胜过世间万千繁华。

兴华的故事或许会继续书写新的传奇篇章,但陈志远和林晚舟深知,无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

这片承载著爱与温暖的灯火,才是他们永远的归途和力量的源泉。

吃完饭后,陈志远接到了公司的电话,发生了一些事情,需要他赶紧来处理一下。

陈志远掛了电话之后皱了皱眉头,按道理来说,现在一切都已经走走上正轨了。

还能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处理呢?

他抬头看了一眼林晚舟,林晚舟也是懂了他的意思。

“志远,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一定要注意安全。”

(全书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