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謐也没想到顾骏反应如此之大,反倒被对方突然起立的举动嚇了一跳,心道自己也就隨口一诌而已,用得著这么激动吗?
这卦词是对的,但推导过程却是瞎扯,对於王劭將要调动迁官,前世也没有明確记载时间,王謐只是通过一丝端倪,使用合理的逻辑推理而已。
如今看顾骏反应,显然是自己猜对了,不过对方如此失態,难不成这是很隱秘的事情不成?
顾骏很快恢復如常,他缓缓坐了下,竭力保持面色镇定。
王謐父亲王劭,先前为吏部尚书,后因和桓温交好,迁升为尚书僕射。
吏部尚书掌管官员升迁,已经是极为重要的官职,而尚书令和尚书僕射有统领六部尚书之责,在彼时被称为朝端,朝右,权力位同宰相,贵不可言。
这等品级,已经是文官所能到达的极限,按道理说,其往上再走,就是实权將军这种军职了。
而王氏自从王敦之乱以后,都儘量避免和军队扯上关係,以免被朝廷猜疑,所以按道理说,王劭舍尚书僕射这种清贵官职,而去就武人官职,简直是不可想像的。
而顾骏身为王劭贴身幕僚,偏偏知道些其中极为隱秘的內情,王劭这些年里,確实是有这等想法的!
所以他才如此失態,这种事情离谱到极为违反常理,按说王謐就是瞎猜,也不会向这种方向猜,难道还真是卜卦出来的?
要是如此,这王謐仅凭这身本事,足以在建康扬名,这也是家主所希望看到的,但这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
卜卦一道,明属道易,在往上走,便是和道家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繫。
而彼时晋朝范围內,被士人百姓广泛接受的道家门派,便是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的势力错综复杂,在士人中也极被推崇,而倾向於道派的家族,有个相当好分辨的特徵,便是名字里面带著个“之”字。
古时子名避父讳,但之字却不在此列,因为这属於道派標誌,所以常常有父子甚至三代都名字带之的,旁人也能一眼看出,其家族便是道家,十有八九是五斗米道的疯狂拥躉。
彼时大家士族拜五斗米者眾多,琅琊王氏也不例外,其最有名的,便是王导侄子,五年前去世的右军將军,书圣王羲之了。
王羲之的岳父,便是郗鉴,其中还有坦腹东床的典故,郗鉴看到在床上坦腹躺著的王羲之,认为其人不凡,於是將女儿郗璇(璿)嫁给了他。
两人共同生了七子一女,七子皆以之为名,摆明这一大家子都是五斗米道的信徒。
其最有名的一个,便是后世娶了谢道韞的王凝之,其极度痴迷五斗米道,其出任江州刺史时,手下的陶渊明为祭酒,当即辞官归隱,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便有传这里的五斗米不是指的俸禄,而是五斗米道。
世家大族不会將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琅琊王氏中,自然也有和五斗米道保持距离的,便是王劭这一支,其主管天下官员,不能有明显倾向,顾骏自然心中极为清楚,。
眼前这个少年郎善卜卦,要是放在王羲之一脉,或太原王氏一脉,只怕早能声名鹊起,但放在王劭这一脉,不知道是好是坏?
想到这里,顾骏沉思不语,王謐將对方神態都看在眼里,这种情况,他早已经预料到了,甚至可以说,是有意为之的。
既然都要过继了,那还是和王劭这一脉保持距离得好,更何况还有个想要坏自己事情的主母何氏在,而自己將要过继的王协一脉,其遗孀郗氏出身郗家,应和郗璇相熟,故自己展现的卜卦能力,將来应该有相当的助力。
过了好一会,顾骏才沉声道:“好,好,好!”
“郎君既有如此本事,又生在王氏,定会扬名天下!”
“实不相瞒,我奉命考验郎君,这一关,郎君过了!”
王謐起身一拜,“说来惭愧,小郎之卜,时有差误,不过是胡乱猜测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