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七十年代,人脉比钱更重要  重生79,从让前妻后悔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到底还有什么东西是方林不会的?

能將残次的电子元件组装成电风扇,收集报废的摩托车车壳和各种零件,加工成一辆辆崭新的三轮侉子。

现在。

方林又说懂得食品加工。

这位方哥,难道是神仙下凡?

懂得也太多了!

姜卫国同样一脑袋问號。

马上翻看记事本的下一刻。

不看不要知道,一看嚇一跳。

前面两页是对內销售,组建食品厂。

第三页写著如何出口赚外国人的钱。

口味著手,做出差异化。

针对外国人吃麵习惯,截短麵条长度。

按照销售地区不同,將塑胶袋包装变成桶装。

配上木头叉子或者一次性筷子。

除了文字,方林还配上了示意图。

方形结构的方便麵,配上一个四四方方的泡沫塑料盒子。

外面粘著木头餐具。

之后。

使用薄膜將餐盒密封起来,確保能够长期保存。

西方人习惯用叉子吃麵,夏国周边几个国家的餐具则为筷子。

市场不同。

配备的餐具也不同。

至於火腿肠。

方林同样给出了图文並茂的方案。

起名方便麵伴侣。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只要有足够材料和设备。

方林就有信心將一部分食品机械,改装成符合標准的方便麵和火腿肠生產线。

“哥们,你来真的?国內的机械,真能变成两套食品生產线吗?”

姜卫国喃喃自语。

方林自信地说道:“卫国,隔行如隔山,军事技能你这行家,机械工业,我方林不但说是大拿,多少比你们懂得多一些。”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国家早就有了香肠灌装生產线,只不过生產的香肠不是火腿肠,而是东北的红肠。”

“另外,方便麵生產线就更不成问题了,燕京几家食品厂,多年前就开始尝试仿造方便麵,设备什么都是现成的,由於缺乏核心技术,这才没能造出可以对外销售的方便麵。”

“方哥说得没错,这点我可以作证。”

吴红兵接话道:“燕京部分食品厂,確实有国產的方便麵设备。”

隨即,姜卫国脸上出现了各种复杂情绪。

拿起桌上的半瓶啤酒一饮而尽。

“方哥,既然你什么知道,为什么不將方案交给你们厂呢?”

姜卫国问道。

方林笑道:“卫国,小吴,你们觉得厂里会採纳我的建议吗?”

“这……”

姜卫国愣住了。

工人向厂里提建议,提出各类技术方案,生產建议,属於司空见惯的事情。

也是国家一直鼓励的行为。

但是建议和建议是不一样的。

方林拿出的一整套方案,可以说是石破天惊。

方林补充道:“卫国,你没有进入厂,不了解这里面门道,哪怕是过年要不要多分一斤苹果,厂领导都要討论半个月。”

“这个大的事情,没有一年半载能出结果吗?”

“一个环节过不去,一切都是白费。”

“搞不到,我还会被人扣上不安心本职工作的帽子。”

在这个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年代,你为工厂创匯几百上千万美元,最多是得到一面锦旗,几句嘉奖。

放在其他人眼。

別说几百万美元,就算上亿美元,又能怎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