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邓艾率领北方军区一万精锐陆军对玛雅帝国发动猛烈进攻之时,张循並未选择安逸地逗留在帝卡尔城的海港静待战场的捷报传来。相反,他重新登上了自己的那艘宏伟壮丽的两万吨巨型游轮,伴隨著太平洋舰队的浩荡舰阵,一路向南,將征服的烈焰与锋芒直指神秘的中南美洲。
张循此次御驾亲征,並非为了亲自衝锋陷阵,享受征服各国的快感。他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位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战略大师。他依靠每日能够使用80次、范围广5000公里、探测时效长达一年之久的系统外掛,確保华军在征服之路上的每一步都能够巧妙地规避所有潜在的重大风险,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以一种近乎无懈可击的姿態,安全而稳健地拓展著帝国的版图。
在这个季节,北半球的寒风已经悄无声息地降临大地,最北边已经开始被冬日的白雪所覆盖,披上了一层银装素裹的外衣。然而,对於皇帝张循而言,这场南行之旅却是相当舒服的。
隨著游轮缓缓驶离北美,逐渐向南半球、赤道进发,他所迎接的並非北半球越来越严寒与萧瑟的天气,而是愈发明媚的阳光、温暖的气候以及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南半球风光。
时至太平卅六年(229年)十一月初,华朝海军太平洋舰队以其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之威,成功攻克了玛雅帝国南方的雷卡族聚居地(今哥斯大黎加区域)。
在雷卡族领地,华朝海军迅速而有序地接管了城防,对当地的行政管理体系进行了高效的整合与重建,確保了新领地的稳定与安寧。
处理完雷卡族的一切事宜后,张循和太平洋舰队继续乘风破浪,向南方进发。数十艘巨船组成的舰队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劈波斩浪,士气高昂,仿佛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终於,在太平卅六年十一月的尾声,隨著华军舰炮的轰鸣与战旗的飘扬,库埃瓦人领地(今巴拿马地区)宣告易主,成为了华朝版图中的新成员。这一胜利標誌著华朝大军成功跨越了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交界线,正式踏入了南美洲大陆,开启了在这片土地上的新征程。
此时的南美大陆,宛如一片未被雕琢的璞玉,尚未有任何一个国家形態政权在这片土地上崭露头角。映入眼帘的,仅是那些民族文化相近、血脉相连的原始部落。这些部落之间,通过长期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形成了鬆散的部落联盟,共同抵御著自然界的严酷考验与未知的挑战,展现出了人类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
近年来,华朝凭藉其无与伦比的环球航行能力,繁荣兴盛的海洋贸易,以及对南美大陆丰富橡胶资源的需求,悄然间与这片大陆的沿海部落建立了贸易联繫。
在华朝商人的影响下,这些原本闭塞落后的部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的部落体製得到了完善,原本鬆散的部落结构逐渐被更加紧密、有序的组织形式所取代。海港建设如火如荼,日新月异,一座座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道路纵横交错,商贾云集,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青铜工具和少量铁製工业品的使用,也极大地提高了部落居民的生產效率与生活质量。而军队战斗力的显著提升,更是让这些部落在面对外来侵扰时,拥有了更加坚实的防御力量。与歷史上的同期相比,这些部落无疑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
然而,当华朝大军犹如天降神兵,以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席捲南美大陆之时,那些原本看似繁荣的部落联盟,在其锋芒之下仍显得脆弱不堪。华军將士身披闪耀著寒光的铁甲,手持威力无穷的步枪,他们在军舰上那震耳欲聋的舰炮掩护之下,如同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沿著南美大陆西海岸那绵延不绝、巍峨壮丽的安第斯山脉,一路披荆斩棘,势如破竹地向南挺进。
无论是西海岸边那广袤无垠、肥沃富饶的平原城镇,还是安第斯山脉中那隱匿於世、古老而神秘的文明与部落,此刻皆在华军那势不可挡的铁蹄之下颤抖,无一能够逃脱被征服的命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