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成应声道:“没错,据我所知,於大明而言,最佳之策便是增。”
大殿內的空气顿时微妙起来。
“那个...韩成,我刚刚吃得太多,一时失神,有些事情没顾上。
关於你提到的与有容的婚事,我觉得颇为合理。
男子成年理应娶妻,女子长大自当嫁人。
既然你们已有婚约,確有必要商议婚事...“
朱元璋轻咳一声,目光转向韩成,语调已不像先前那般生硬。
此言一出,殿中气氛愈发古怪。
朱標骤然回首,凝视父皇,满眼难以置信。
这还是自己的父亲吗?
这...这样的言语,出自父皇之口?
儘管朱標深知父皇素来善变,此刻仍觉难以接受。
这...未免变化太过迅速。
韩成亦是满脸惊愕。
面对朱元璋突如其来的转变,他心中满是疑惑。
呵,这就是那位曾经乞討过的开国皇帝的城府吗?
实在深不可测啊!
“**爷,还是您原来的脾气好,我更欣赏那个样子。“
韩成喃喃自语。
朱元璋充耳不闻,盯著韩成说道:“朕觉得,你们成婚之事,推迟到三年后会更合適。”
韩成听罢,顿时兴致缺缺。三天都觉得漫长,这朱元璋居然直接提到三年之后?
世上哪有这样的事情?
“陛下,我刚才似乎想起个法子,可转眼又忘却了。人老了,记性就是差。”
韩成抓著头髮,一脸艰难思索的模样,愁眉苦脸。
朱元璋听后,也沉吟片刻:“韩成啊,朕仔细想了想,三年確实不太妥当,时间太久,你也老大不小了。那就两年吧,两年后你们完婚。”
韩成道:“陛下,我想到的办法的確可行。若能实施,咱们大明的產出定能大幅提升。往后岳父大人在满足需求之余,还能让市面上的更多些,价格降下来,普通人家也能偶尔尝到甜头。
只是我想到自己这般年纪,依旧孤身一人,无家可归,在大明也无根基,心里便揪得慌。
心烦意乱时,这些事情总想不明白,唉……”
朱元璋静静地思索片刻后,缓缓开口:“我明白你的难处,就依你,让他们在一年半后完婚,也好让你儘早在这大明站稳脚跟。”他的目光柔和,语气中带著些许期待。
然而,在朱標震惊的眼神里,经过几番激烈交涉,他们將韩成与寧国公主的婚期缩短到了一年以內。
见朱元璋態度已定,韩成这才转向他,提出了自己应对料不足的计划。
——
一六九章朱元璋父子俩,被韩成惊得睁大了眼睛!(三合一)
“大明如今製主要依赖什么原料?”韩成问。
“应该是甘蔗吧?”朱元璋沉吟片刻,不確定地回答。
说著,他又看向朱標。
对於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朱元璋需要处理的事情繁杂至极。他对日常作物或许如数家珍,可涉及製工艺,却並不精通。
朱標附和道:“父皇说得对,就是甘蔗。”
相比朱元璋,他对这一领域更为熟悉。最初製时,人们多用麦芽等作为原料,后来甘蔗因其成本低廉且產量高而成为主流。
毕竟,直接用甘蔗榨汁熬,比先种粮再发酵的方式,显然更经济实惠。
“既然要用甘蔗,那就多种甘蔗唄,这样的產量不就提高了?”韩成的话刚出口,朱元璋满怀期待地等待著他的高见,结果却被这一句话弄得愣住了。
“这就是你的主意?”
他疑惑地盯著韩成问道。
这说法听著,简直像是白说一样。
这也算解决问题的办法?
朱元璋感觉被耍了。
想起韩成就是用这种方式,一本正经地跟他谈条件,硬是把自己和女儿的婚期从三年缩短到了一年以內,朱元璋就火冒三丈。
恨不得揍人一顿。
这小子今天要是解释不清楚,绝对饶不了他!
旁边的朱標也觉得脑子有点乱,韩成的主意就这么简单?
“韩成,还有其他办法吗?”
朱標努力克制情绪,向韩成发问。
朱元璋没有开口,之前还和顏悦色聊婚事的他,此刻脸色已经阴沉下来,目光也变得不友好。
如果韩成今天不能想出个像样的方案,今天的事情绝不会善罢甘休!
“还有一个办法,不过说了也没用。”
在后世,製的主要原料有两种,一种是甘蔗,另一种是甜菜。
甘蔗多產於南方,而北方適宜种植甜菜。然而,这种高甜度、专供製的甜菜,在我大明尚未出现。按照歷史记载,它还得等两三百年的时光才可能传入我国。
不过,待陛下重启市舶司並组建远洋舰队后,应该能將甜菜提前引入国內。目前,甘蔗仍是製的主要来源。既然以甘蔗为原料,提高產量的方法似乎只有增加甘蔗种植面积,让更多人去种甘蔗。原料充足,自然就能產出更多的。
除了扩增甘蔗种植外,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朱元璋听罢心中甚是不满,觉得韩成在敷衍自己,甚至有衝动责罚韩成。他质问道:“韩成,难道就没有別的法子了吗?”
甘蔗並非主食,若少量种植尚无大碍,但若大规模种植必然会影响到粮食收成,这对国家来说弊大於利。製固然重要,却不能因此损害百姓生计。而且甘蔗喜热怕寒,只能在较为温暖的南方地区生长。
这些区域,大半以產粮为主……
朱標道出自己的忧虑。
朱元璋在一旁虎视眈眈,听到这话,已压抑不住內心的怒火,欲教训韩成。
这小子竟拿这种草率之法来敷衍自己,实在过分!
韩成察觉到朱元璋的怒意,一边退后,一边急摇双手:“且慢动手,容我解释。
我说有对策,必非胡乱应付。”
听韩成这么说,朱元璋便止住动作,站在原地凝视韩成,静候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