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祖晕晕乎乎的,就看见一群人冲了进来。
一张报贴,被人高高举起。
上面正写著:“捷报,贵府老爷孙讳绍祖,高中顺天乡试第三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孙绍祖一颗悬著的心,终於落定。
看著一群陌生却又一脸渴望兴奋的人,他大喊一声:“赏。”
之后的事,他就记不清楚了。
只记得这天,孙家的院子,十分热闹。
晚上睡著前,只闪过一个念头:“若是解元就好了。”
解元名气太大,尤其是北直隶的解元。
会试虽然严格,但是大名鼎鼎的解元的行文风格,谁能不看上两眼?
一般情况下,解元只要答得不离谱,中进士是十拿九稳的。
这都算不得作弊,只是一种隱形的科举规则。
“解元都不能中进士,这不是完全否定了那一科的顺天乡试主考、同考官?”
没人会这么干,哪怕会试的主考官不理会,也自然有人提醒他。
尤其是,北直隶的解元,都是翰林院的考官选出来的。
只要不想著对抗翰林院,没人会这么干,无论的他的官职大小。
“毕竟,谁不知道,翰林院是最快成为內阁大臣的地方。”
孙家著实热闹了几天。
院里的僕人丫鬟,更是被打赏了好几次,一个个喜笑顏开。
“爷,有人送来一份请帖。”
小安一脸欢笑的递上一张拜帖。
“放下吧。”
帖子已经收了几十封了,孙绍祖之前还看,但发现很多都是之前同科的同学后,就没什么兴趣了。
这些人,很多都是没中举的,他也没兴致浪费在他们身上。
倒是有几封是京城农家的投靠帖。
“这里虽是天子脚下,但是因为赋税过重,过不下去的人家,还是有不少的。”
而且,每年都会產生。
这也是孙绍祖能收到投靠信的原因。
整理了一番,孙绍祖挑选了10家,准备先见见面,然后定一个合適的报酬比例。
“小安,你去让这些人,明天带著地契文书过来。”
投靠意味著要把田亩掛靠在孙绍祖的名下,而一个举人有1200亩的免税田。
只要不超过这个数量,掛靠过来的田地,每年再也不用受官府、官吏以及其他大地主的盘剥。
而且按照当世的定例,掛靠付出的田粮比例只有三成左右,这可比无人依靠时,被莫名其妙刮去六七成强多了。
所以得到孙绍祖愿意接纳的消息,这些小地主都是欣喜若狂,一个个连忙给送信的小安,一堆的农副產品。
“爷,他们都很感激,送我许多好东西。”
小安指著门外放著的鸡鸭肉,一脸开心。
见孙绍祖含笑点头,大著胆子说了一句:“爷,有人今天过来时,就带著地契,要不要直接让他们进来?”
孙绍祖摇头:“定的明天,就是明天,无规矩不成方圆,让他们回去吧。”
小安出门传令。
孙绍祖这才拿起,刚刚送来的请帖看了一眼。
“周庭?”
“请我过府一敘?”
几天过去了,孙绍祖自然知道了本届的北直隶解元,正是这位老同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