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杨国忠的阻挠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在安禄山离开皇宫后。

李隆基觉得光赏赐金钱好像还不足以弥补,於是准备擢升他为宰相,旋即命令翰林学士张垍草擬詔书。

结果詔书还没来得及发布,杨国忠已经接到消息,他就怕安禄山入朝拜相,隨即马上入宫劝諫。

李隆基闻讯面色不悦怒斥道:“杨卿,是你一直在朕耳边说他安禄山即將造反,现在朕准备把他调来长安,你对此又是强烈反对,是何居心?”

本来李隆基都把詔书写好啦,他要加封安禄山为尚书左僕射,加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政事堂决策军国大事。

这样既能把安禄山调来长安,又能腾出位子让底下將领正常上升,还能拿他跟杨国忠斗法,简直就是一石多鸟。

杨国忠赶紧跟著李隆基解释道:“陛下,安禄山虽然有些军功在身,但是他一介胡人蕃將目不识书,如若让他入朝拜相,四夷诸藩皆会以为我大唐无人,竟要一个外族胡人来担任宰相!”

“更何况契丹和奚人降而復叛尚未平定,范阳军务离不开安禄山,与其把他调来长安入朝拜相,何不让他继续发挥余热。”

这话一出,李隆基瞬间动摇起来。

他人老了好面子,自然不会做出让人觉得丟脸的事。

最主要的是,李隆基对於安禄山谋反谣言也是半信半疑。

既然安禄山接到旨意便来到长安,那就证明他確实没有多大异心,要不然他岂敢日夜兼程赶来送死。

更何况安禄山的家眷都在长安城中的东平王府,换而言之李隆基手上还捏著人质。

要是安禄山胆敢起兵造反,那他肯定会找藉口把家人接到范阳郡。

然而安禄山似乎没这意思,他一介外族胡人毫无根基,起兵造反只会必死无疑而已。

李隆基不禁陷入深深沉思,他再三考虑过后开口说道:“既然杨卿觉得安禄山不適合入朝拜相,那朕就取消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给他一个有名无实的尚书左僕射。”

“陛下英明!”

杨国忠瞬间喜开顏笑恭维道。

在杨国忠的干预之下,李隆基取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只给安禄山一个尚书左僕射的虚职。

当然这时候肯定有人会好奇啦。

尚书僕射好歹也是从二品的官职,诸如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以此官职拜为宰相,那又怎么能说这是有名无实的虚职呢?

而这就要从太宗皇帝李世民开始说起。

眾所周知,大唐朝廷是以三省六部为行政制度,起初宰相之位是指三省长官,例如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

李世民在登基继位以前,他贵为大唐朝廷的秦王,官封天策上將,兼任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凉州总管、雍州牧、蒲州都督,统领十二卫大將军,授勋上柱国。

其中尚书令在大唐朝廷负责管理尚书省,六部官吏全部都是下属,这权力实在太大,基本已经可以威胁到皇权。

太宗皇帝李世民考虑到尚书令位高权重,他在登基继位以后,不再委任大臣出任尚书令,由此尚书僕射成为尚书省的实际长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