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际上这都要怪封常清丟失东京洛阳,他退守陕郡后大肆鼓吹叛军多么厉害,嚇得高仙芝放弃潼关以东数百里地。”
“高仙芝又在陕郡侵吞朝廷大军的钱粮衣赐,这才导致我军兵无斗志,士气全无,害得荣王殿下在乱军中走失。”
李隆基非常清楚高仙芝为人贪婪,当年他为了一己之私屠灭西域石国,大肆抢夺金银珠宝占为己有,这才有后面黑衣大食强势介入,大唐和大食两个国家在怛罗斯城爆发大战。
如今李隆基听到高仙芝侵吞將士们的钱粮衣赐,他对此自然深信不疑,毕竟高仙芝又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
边令诚向李隆基打小报告的真正动机从来就不是索贿,而是为了能够逃避战败责任。
“边令诚,传朕旨意,把那两个败军之將给朕斩啦!”
李隆基旋即命令边令诚前往潼关传旨,下詔把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人就地诛杀。
“遵旨!”
边令诚接到旨意连夜前往潼关。
其实封常清死不足惜,你他妈当著皇帝陛下和文武百官面前吹牛逼立军令状,那你不死谁死?
换而言之,高仙芝和封常清完全就是咎由自取,遇到这种情况都能不用军法从事,那么往后唐军將士大可弃城而逃。
毕思琛就是认为洛阳失守必死无疑,故而他才选择投降安禄山换取一线生机。
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人这么简单的道理都看不明白,真是活该有此下场。
边令诚很快拿著圣旨来到潼关,他內心恨透高仙芝和封常清。
本来边令诚作为监军还想多立军功,可是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人捅的篓子实在太大,大到他已经无力再保下去。
为了避免皇帝陛下把火撒到自己,边令诚只能把屎盆子扣在他们两人身上。
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人在军营中遭到斩首示眾。
隨著李隆基下旨杀掉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人以后,他放出风声想要御驾亲征,此举意在提振士气。
李隆基早已下旨各大藩镇前来勤王,除了必须留守城堡將士以外,朔方、河西、陇右三镇兵马所有能够调动的將士全部赶到长安集合。
只要各大藩镇的勤王之师发起进攻,一切情况都会好起来的。
由於郭子仪带著朔方军正在静边军展开激战,所以朔方军只有少量兵马前来长安勤王。
勤王大军主要是以河西军和陇右军的八万精兵,另外还有奴刺、頡、跌、朱邪、契苾、浑、蹛林、奚结、沙陀、蓬子、处蜜、吐谷浑、思结等河陇十三部落的两万番兵,合计共有十万大军。
这支勤王大军可不是什么市井之徒所组成,而是来自朔方、河西、陇右三镇精兵。
尤其是河西军和陇右军常年跟吐蕃鏖战,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覷,而这也是安禄山最为忌惮的精锐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