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5章 勛官和爵位的泛滥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但不一定与实权官职对应。

换而言之,唐朝时期官员身份是多维的,这套复杂体系主要是融合魏晋南北朝的制度遗產,这才导致很多人看得云里雾里。

姜天骄建立大夏王朝以后,他直接废除掉勛官制度,保留职官、使职、散官、爵位四大类型,

然后再视情况而定逐渐精简完善。

因为按照大唐朝廷的规定,士兵无论是获得军功还是战死,每个人都能得到勛官。

这些勛官有点类似於现代社会的军衔制,获得相当的勛官后就可以去兵部选,然后根据勛官高低得到相应官职均田制遭到破坏只是府兵制崩溃的经济原因,勛官泛滥才是一切罪魁祸首,毕竟没有政治上的特权就保不住经济上的权利。

贞观年间关中地区已经普遍存在府兵永业田短缺的情况,但是为什么府兵还能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究其原因在於打仗能够得到官位。

若是还有人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那么不妨想像一下,一群上將(上柱国)军衔到死还是大头兵的待遇,这军队战斗力不崩才怪呢。

姜天骄所建立的大夏王朝同样无法兑现承诺,那他只能废除勛官制度,以散官加封在战场上立下军功的將土,这样至少还能领到效应俸禄由於姜天骄完全继承安庆绪的大燕江山,所以他不仅需要面对勛官泛滥,还有就是文武百官爵位过高的问题。

萧日越刚刚稟报完后。

大宏临紧隨其后说道:“陛下,前朝遍封功臣为王,王爵和公爵之多闻所未闻,这根本无法代表身份尊卑,更无法体现谁的功劳更大。”

“微臣认为应该根据功劳大小重新册封爵位,按照爵位高低赐予封邑或者食邑,如此才能彰显功臣们的高贵地位。”

这话一出,文武百官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姜天骄对此深以为然说道:“大令公此言甚是,爵位原本是指诸侯获封的等级,奈何自隋唐以来封爵者虽有食邑,但往往都是虚封而已,唯加实封者才能享有封地租税或者俸禄。”

大唐建国以来便在全国范围內推行食封制度。

这种食封制度总共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实封,接受封赏的对象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食邑一千户就是真给一千户的租税或者俸禄。

第二种类型是虚封,接受封赏的对象无法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食邑一千户不是真给一千户的租税或者俸禄,仅仅只存在於名义上,而没有实际的权利和利益。

就以盛唐时期哥舒翰为例,他是大唐朝廷所册封的西平郡王,李隆基在天宝十二载和天宝十三载分別给他实封食邑三百户,两次相加便是食邑六百户。

换而言之,哥舒翰这个西平郡王仅仅只有食邑六百户而已,而这还是折算成俸禄,明显跟王爵地位匹配不上。

歷史上郭子仪收復长安和洛阳以后,唐肃宗李亨封他为司徒,晋爵代国公,加食邑一千户,而这並非像是哥舒翰那般实封,仅存在於名义上的虚封。

从经济利益这一层面上来看,虚封不会发生任何情况的改变,大唐朝廷也不需要为此付出任何成本,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所付出代价无非也是爵位泛滥而已。

例如火拔归仁在大唐朝廷明明是燕山郡王,可他自已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谈论这封號,说出去他都觉得丟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