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5章 毁佛灭道(6K大章)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阿史那承庆突然注意到李冶,她身上穿著华丽无比的青色纱裙,头戴步摇金簪,配上她的精致脸蛋以及曼妙身材,肌肤犹如凝脂一般白皙滑润,近距离观察下硬是没有找出任何缺点。

“崔將军,不知她是?”

阿史那承庆若有所指问道,

崔乾佑脸上露出温柔之色,他一脸笑意解释道:“相爷,这是我的夫人李冶,字季兰。”

“夫人?”

阿史那承庆不禁哑然失笑道:“看来崔將军这是遇到相爱之人,正所谓贤妻配良夫,真是让我羡煞不已!”

崔乾佑笑意盎然说道:“相爷,这外面天气太热,还请到府中歇息吧!”

“好!”

阿史那承庆跟隨崔乾佑脚步走入崔府。

崔乾佑亲自把阿史那承庆请到府中凉亭,他面带微笑问道:“崔某这才刚刚回到洛阳,相爷便已上门拜访,不知可有什么要紧之事?”

阿史那承庆意味深长笑道:“崔將军,我是来向你道喜的。”

“哦,喜从何来?”

崔乾佑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阿史那承庆直接开门见山说道:“我刚刚从皇宫出来,安守忠和蔡希德已经攻取成都,李氏父子服毒身亡,再过不久前线大军就会班师回朝,陛下准备要封赏有功將士,尤其要为功臣们封爵分土。”

“陛下特地把功臣们分为三个等级,一等功臣封为国公,二等功臣封为郡侯,三等功臣封为县伯,按照功劳大小赐予食邑。崔將军你是位居一等国公,莫非这还不是大喜吗?”

崔乾佑眉头紧锁反问道:“一等功臣就是国公,那有多少人得此殊荣?”

“五个人!”

阿史那承庆提前把消息透露给崔乾佑,他面色平淡说道:“仅仅只有五个人得此殊荣,因功获封国公之位,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崔乾佑听到只有五个人获封国公之位,他紧绷的眉头瞬间放鬆下来,皮笑肉不笑说道:“这么说来,相爷应该是不在这一等功臣吧?”

阿史那承庆毫不在意说道:“非但我不是一等功臣,就连尚书令刘晏也是如此,崔將军由此可知这国公之位究竟有多难获封了吧?”

崔乾佑想要从阿史那承庆这边打听到更多內幕消息,他不动声色问道:“相爷,既然陛下要把一等功臣封为国公,那这国公之位有多少户食邑?”

阿史那承庆对著崔乾佑五指伸开,他一脸羡慕说道:“一等功臣食邑最少都在五千户,而且这封地还是在关中地区,其中崔將军你的食邑高达七千户。”

“七.—七千户?”

崔乾佑眼底充满震惊之色,他不敢置信说道:“我记得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继位后,他也有给贞观功臣封爵分土,第一功臣长孙无忌食邑最多才一千三百户而已。”

虽然崔乾佑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但是他实在没想到姜天骄出手如此阔绰,旋即呼吸急促追问道:“相爷,请问陛下是把哪五个人列为一等功臣?”

阿史那承庆毫不保留说道:“除你之外,另外四人分別是安守忠、李归仁、田乾真、蔡希德,

陛下认为你们五人都是立有不世之功,因此这才列为一等功臣。”

“陛下真是厚道啊!”

崔乾佑顿时略微感慨说道:“陛下要跟功臣们共享天下,看来这句话確实不是空谈。当初我跟陛下在光烈皇帝魔下担任一军统帅,彼时我就看出他能成大事。”

“光烈皇帝慧眼识人看出陛下具有韩白之才,早早就把女儿嫁给他,又把他提拔为卢龙军使,

完全將他当做潘镇储师在培养。”

“后来光烈皇帝率领我等河北將士起兵举事,奈何中道崩殆。幸好陛下在危急时刻扛起大旗,

团结各路节师齐心协力,这才成功消火掉大唐朝廷。”

原本崔乾佑还担心姜天骄会兔死狗烹,现如今他已经放下心来。

阿史那承庆適当性提醒道:“崔將军,陛下允许功臣爵位世袭罔替,只不过食邑世袭需要减半,换而言之你这食邑七千户,传到儿子手上只剩下三千五百户。”

“那也不少了!”

崔乾佑对此倒是看得很开,他满不在乎说道:“我这食邑七千户传到曾孙还有八百七十五户,

又有什么不满足的?”

李冶在旁边仔细聆听著对话,她突然轻启朱唇说道:“相爷,妾有一事不明,还望相爷能够解惑。”

“夫人请讲。”

阿史那承庆面色平静说道。

李冶嘴角露出好看弧度,她別有深意问道:“妾记得自开元年间以后,大唐朝廷便已规定封家不得在食邑封地收取赋税,均由朝廷收取並转运入京,再把封户缴纳的租调划归封家,请问我朝是否萧规曹隨?”

崔乾佑一脸懵逼反问道:“有这回事吗?我怎么不知道啊!”

阿史那承庆见到李冶主动问起,他微微点头说道:“我朝政令制度皆是来自前朝,那么自然也是萧规曹隨。”

“啊?”

崔乾佑激动得站起身来问道:“那这七千户食邑岂不是朝廷在打理,我等就连派人去收租子的权力都没有?”

“理论上来说確实如此!”

阿史那承庆一脸无奈说道。

李冶看见崔乾佑在客人面前这么失態,她急忙过来暗示道:“夫君,您又何必如此激动,您不觉得这是好事吗?”

崔乾佑也意识到自己失了方寸,他缓缓坐下来微笑道:“夫人所言极是,这七千户食邑打理起来確实麻烦,朝廷方面若能统一管理,倒也不失为好办法。”

阿史那承庆本以为崔乾佑会动怒,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平復情绪,內心不由自主暗道:“崔夫人身上有股文人墨客的独特气质,明显这是来自书香门第,看来崔乾佑是娶了个贤內助。”

李冶见此情形把这话题终止下来,她转移话题问道:“相爷,除了我夫君之外,其余四位一等功臣获封国公之位,不知他们食邑是多少户?”

阿史那承庆笑意盎然回答道:“今天陛下论功行赏,李归仁食邑七千户,安守忠食邑六千户,

田乾真和蔡希德食邑五千户。”

这话一出,崔乾佑表情略微幽怨说道:“这个李归仁究竟何德何能,他凭什么授封食邑七千户,莫非他在这次伐蜀灭唐中有什么亮眼战绩吗?”

阿史那承庆语重心长解释道:“此番伐蜀灭唐功劳最大就是李归仁,他率先带兵攻入蜀郡成都以及行宫之地,不仅抢到大唐朝廷的天子八宝,他还取得李氏父子的首级。

“咳!咳!咳!!!”

崔乾佑立刻捂著嘴巴咳嗽起来。

“夫君,您没事吧?”

李冶急忙过来给崔乾佑顺顺气。

崔乾佑真是差点让阿史那承庆气晕过去,他情不自禁吐槽道:“那你怎么不早说,这李归仁还真是走了狗屎运,泼天富贵愣是让他给撞上。”

“我费尽千辛万苦拿下淮南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收復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岭南道,这才好不容易得到食邑七千户。”

“没想到李归仁这傢伙居然拿到大唐朝廷的天子八宝,还得到李氏父子的首级,难怪陛下赏赐他食邑七千户,这么说来倒也合情合理。”

“只可惜这仗打完之后,我等武將就要铸剑为犁放马南山,往后再想立下不世之功那就太难了阿史那承庆带著姜天骄的命令来到崔府,他此番前来就是奉旨泄密,隨即耐人寻味微笑道:“崔將军,你们这把年纪正是闯的时候,陛下怎么可能会捨得放马南山。”

李冶敏锐意识到阿史那承庆这是话中有话,她站起身来微笑道:“相爷,这涉及到国家大事,

我这妇道人家不宜多听,请容我就此退下!”

阿史那承庆看著李冶缓缓退下以后,他这才奉旨泄密说道:“崔將军,虽然陛下想要通过封爵分土换取各路节帅的兵权,但是並不代表会夺走武將所有权力。”

“我朝在天下各道设立折衝营,以十二卫大將军统领南衙禁军,此举乃是为了强干弱枝,绝非要对功臣们兔死狗烹。”

“陛下准备增设枢密院,委任战功卓著的大將充任枢密使,位同宰相,主管军机事务和边地防务。”

“枢密院和政事堂分掌军政大权,宰相不得干预军事,枢密使不得干预政事,从此军政分离。

姜天骄这是要分宰相之权加强武將地位,这样在削弱相权同时还能强化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力。

崔乾佑听著有些稀里糊涂,他鍥而不捨追问道:“那打起仗来到底听谁的?”

阿史那承庆言简意炫解释道:“通俗来说就是战爭还没开打前,要不要开战由政事堂的宰相们说了算,开战后怎么打由枢密院的枢密使说了算,双方无权互相干预。”

崔乾佑瞬间两眼放光说道:“陛下这想法真是好啊,这可比出將入相要来得更好,如此文官不用担心武將进入政事堂,武將也不用担心文官进入枢密院,军政分离各司其职。”

歷史上自宋朝后武將基本就不太可能谋朝篡位,究其原因在於军政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只有从制度上实行军政分离,才能防止武將专权姜天骄增设枢密院专掌军务,本质上也是在效仿北宋时期的军政分权,只不过他並非是想要以文制武,那就不会傻到让文官充任枢密使。

至於枢密使会不会反客为主,在这套权力设计中根本不可能,毕竟枢密院只做决策而不统兵,

南衙禁军的统兵权仍然掌握在十二卫大將军。

当然十二卫大將军也不是统领所有南衙禁军,仅仅只是对前来洛阳番上宿卫的南衙禁军有统兵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