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6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杨广之子杨昭  农家乐通古代,开局接待刘关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326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杨广之子杨昭

“如此说来,杨广,你是將我大唐的李靖与李世,替换成了高潁与杨素?”

“没错。”

李世民直接不说话了。

虽然,无论是尚书左僕射高,亦或者是尚书右僕射杨素,均称得上隋朝数一数二的名臣。

但是,如果让他们进入武庙十哲,显然是拉低武庙十哲的水平。

因为,两人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就是灭陈之战。

但是,灭陈之战,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当时的陈朝,一共就只有200余万的人口,但是隋朝出动兵力,足足有五十余万。

如此夸张的兵力,加之陈后主荒淫无道,隋灭陈,一点难度都没有。

而李靖与李世两人,那可都是打的硬仗,灭国之战,都不止一例。

虽然大体上知道杨广的想法,但是李世民依然有些不爽。

如果隨意替换名將,那武庙还有什么权威性可言。

李世民心中,升起了自己想要设立武庙的念头。

“店家,你说我要是设立武庙,如何?”

李世民想要设立武庙,张泊倒是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

毕竟只是祭祀使用,又不是什么劳民伤財的方式。

“可以是可以,但是,相较於武庙,实际上我更为推崇太宗皇帝你在贞观十七年,所设立的那个將文臣武將,全都囊括在其中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

李世民记得,凌烟阁是太极殿西南方向,三清殿旁的一座小阁楼。

至於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名,使他直接就想到了,由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所绘製的,帮助汉光武帝刘秀一统天下、建立后汉中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二十八员大將的画像。

这些將领被后世之人,称为云台二十八將。

“店家,这凌烟阁二十四臣,莫不是效仿汉明帝刘庄所设立的云台二十八將?”

“这个—·就不清楚了,史书上並未提及。”

“这样啊”

一旁的贏政看到这一幕有些懵。

“店家,这什么云台二十八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是何物?”

“赵佗,太宗皇帝可不像你们的始皇帝,生而为王,他是经过一路战事登上的皇位而为了纪念那些帮助他登上帝位之人,太宗皇帝便设立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这下子,贏政懂了。

如此说来,这什么凌烟阁制度,对他而言无益,他还是设立文武庙吧。

其实,在初听到文武庙时,贏政就意识到,这是极好的制度。

例如文庙,在某种程度上消除那些不利於他的声音。

让儒生对於他的矛盾,转化为儒生之间的矛盾。

毕竟儒生之间,是有派別的,

並且,文庙也不仅局限於儒家,让儒家独占文庙,实在是太过浪费,完全可以將法家以及其他有利於他的学派,也拉入其中。

如此,甚至不需要他亲自动手,那些反对他的声音,就会自己溃散。

不错不错。

贏政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今日閒来无事来后世转转,不曾想,还有意外收穫。

“店家,那不知凌烟阁二十四臣,都有哪些。”

李世民在沉默片刻后,向著张泊询问道。

张泊打开手机,开始为李世民搜索起来。

“太宗皇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依次是赵国公长孙无忌,河间郡王李孝恭,莱国成公杜如晦李世民一边听著,一边频频点头。

虽然有很多人的官职与贞观十一年不符,但是没差,他知道是哪些人就行了。

而且,他也发现了,他的这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较之后汉的云台二十八將,还要更加完善。

毕竟云台二十八將,仅是武將,而他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则是文武兼备。

或许,是时候將绘製凌烟阁画像一事,提上日程了。

不过,首要解决的,便是绘製画像之人。

该找谁呢。

考虑几息,李世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向张泊询问道。

“店家,不知绘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之人是谁?”

“绘製画像之人名为阎立本。”

说起来,阎立本也是一个牛瓣的人物。

他绘製的《步攀图》那可是能够与能与《清明上河图》並列的存在。

原稿已失,现存与首都博物馆的,是宋朝募本。

至於原稿,恐怕是被李世民这个收集爱好者,带进昭陵了。

不过,恐怕他这次无法效仿北宋,在阎立本手中获得《步图》了。

因为《步图》所描绘的,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宰相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朝见唐太宗李世民的场景。

按照歷史的发展,这一切,都得三年后才发生。

但是—

按照现如今的大唐这么发展下去。

三年后,吐番在不在,都是一个问题,

《步攀图》恐怕就消失在歷史长河中了。

在张泊惋惜的同时,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瞭然之色。

“果然。”

与他猜想的不差,绘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之人,就是阎立本。

阎立本算是跟著他的老人了,自武德年间,就与他的兄长阎立德在秦王府中任职,兄弟两人均才学颇高。

其兄阎立德原本是掌管宫室修建的將作大匠。

但是在贞观十年,为安葬观音婢,他开始修建昭陵,但是阎立德竟然疏於管理,於是被他外放了。

至於兄弟两人中的弟弟阎立本,倒是甚得他心。

去年的昭陵六骏,可是歷歷在目。

在场人眾人思绪各异的同时,杨广见半响没有人说话,他便將他今日来此的目的说了出来。

“店家,我这有一个问题要询问你一番。”

“杨广,你怎么变得这么扭扭捏捏了,这可不像是你平日里的作风啊,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此刻的杨广,倒没有了先前的那般嘻嘻哈哈,而是一脸郑重。

“店家,这件事,与我儿杨昭有关。”

昭儿?杨昭?

李世民看向了杨广。

杨昭,杨广的嫡长子。

但是,其行事风格与其父亲杨广相比,可以说是天差地別。

如果说,杨广暴虐无道的话,那杨昭便是仁德和善。

其生性谦和,对於有年老父母的臣子,他都亲自慰问,甚至逢年过节,还有赏赐。

而杨昭平日的生活,也与奢靡的杨广截然不同。

无论是平常的膳食,亦或者是生活日常的各个方面,他都极其简朴。

最起码,在他看来,杨昭確实是一位仁德的太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