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你刚刚所说的封狼居胥又是何意?”
听了半天的贏政,虽然没有听懂封狼居胥的意思,但是他看到了坐在他对面的李世民,一脸郑重的模样。
他凭此推测出,刚刚店家口中的“封狼居胥”肯定是了不得的玩意。
“赵佗,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祭天的地方,可以说是匈奴人的圣地。
我將封狼居胥换成你秦朝的说法,你就懂了。
相当於你秦朝的蒙恬,带兵打到了匈奴圣地,並在那里举行了祭天仪式。
而以皇帝之身封狼居胥,就是你们的秦始皇贏政,亲自带兵打到匈奴的圣地。”
这下子,贏政懂了。
虽然他没有亲自领兵的经歷,但是听起来便感觉热血沸腾。
果然,能够爭夺前十的帝王,必然有其独到之处。
“其三,大明的永乐皇帝,与太宗皇帝你的经歷也差不多,都是通过非一般的途径上位的。”
李世民的眼中露出一丝讶然。
“店家,你是说,这位永乐皇帝,与我一样,发动了一场政变?”
“差不多....”
“如果这么说,那这位永乐皇帝,该不会造的是那位大明太子朱標的反吧,
难不成他也与我一样,在大明的建国途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结果父皇偏爱太子,加之太子的步步紧逼,迫不得已,这才造反反抗。”
?
张泊傻眼了。
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李世民未免太会联想了。
他仅仅是说了句差不多,结果李世民就將后面的狗血剧情,全都脑补了出来。
“太宗皇帝,事实与你说的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就如同歷史上高明造反身死一般,大明的太子朱標最终也没有登上帝位,而是因病去世了,造太子的反,根本无从谈起。”
一旁的贏政一时颇为无语。
目前看来,他们四个千古一帝的继承人,都没有登上皇帝之位。
“其次,太宗皇帝,可以这么说,大明兄弟间的关係,远比大唐兄弟间的关係要和睦得多。
因为太子朱標出生较早,其他的兄弟们都算是太子朱標带大的,他们自然就拧成了一股绳。
如果朱標活著,永乐皇帝自然是以朱標马首是瞻,不可能造反的。
但是朱標因病去世了。
如果朱標的嫡长子还在,那永乐皇帝也不可能造反。
但是朱標的嫡长子较之朱標更早离世。
因此皇位就落在了朱標的二儿子身上。
这里就要提到大唐与大明各自亲王的待遇了。
大唐的亲王,是没有实权的,顶多是到地方任职,掛个虚衔,领取食邑。
但是,大明的亲王,是有实权的。”
听到这,李世民的眉头就已经微微皱起了。
“店家,汉朝七王之乱的先例,可是活生生的例子啊,为何大明的朱元璋会让亲王掌管实权?”
李世民可不会认为,朱元璋身为千古一帝,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同。
“因为朱元璋在大明边境,设立了数道防线,这些亲王的作用,就是拱卫腹地。
这与汉朝时期,截然不同。
汉朝时期,是朝廷的兵马在前,亲王的兵马在后方。
但是大明是亲王的兵马在前,朝廷的兵马在后。
如果外敌入侵,想要攻破著层层防线,无异於痴人说梦。
並且,虽然朱元璋给予了亲王实权,但是却对他们的实权多加限制。
例如亲王只拥有一定的军权,但是领地內经济、政治、民生、律法等皆受中央管控。
除此之外,还对亲王的军队有著严格的限制,最多不超多五万七千人。
而当时的朝廷,则有著数十万的军队,
另外,那些军队虽然名义上归亲王统辖,但是实际上,军权掌握在兵部手里。”
李世民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
果然不愧是千古一帝,思虑果然深沉。
“原本二儿子上位也没有什么,兄弟几人该干什么干什么,一切看上去平安无事。
但是没过多久,这位二儿子便发了疯一般想要削藩。”
“削藩?”
“简单来说,就是將无过的亲王直接贬成庶人,一连贬了数位亲王,甚至还逼死一位。
见此情景,永乐皇帝自然不能坐以待毙,与当初的太宗皇帝你那般,他反了。”
“店家,此等局势,这位永乐皇帝朱棣都能造反成功?”
李世民清晰地知晓。
现在这位永乐皇帝所面临的局面,可不是当初他所面临的局面。
他当初只需要动作足够迅速,就能够快速掌控局势。
但是这位皇帝所面临的局面,即使是他,一时也想不到好的对策。
“这自然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说起来,永乐皇帝起兵时,也是八百亲卫,倒是和太宗皇帝你冥冥之中向呼应。”
“也是八百亲卫?”
李世民喷了喷嘴。
想当初,他玄武门之变时,人数也是八百。
“在那之后,永乐皇帝发动了靖难之役。
与太宗皇帝直接控制主要人员不同,这位永乐皇帝,直接开启了一场席捲全国的战爭。
最终的结果,太宗皇帝你也知道了。
永乐皇帝登上了帝位。
他也是史上唯一一例,以亲王之身,造反成功的皇帝。”
“不是,店家,中间的过程呢?”
李世民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位大明的永乐皇帝,在那种环境下,是如何造反成功的。
“待到將来,太宗皇帝你亲自去询问永乐皇帝不好嘛,毕竟史书上也不可能详尽地记载每一件事。”
李世民这时也醒悟过来。
对啊,到时候他亲自去问不就行了。
此刻的李世民,仍有些意犹未尽。
他確实在这位大明太宗文皇帝的身上,看到了许多他的影子。
说实在的,他有些想见一见这位大明的太宗皇帝了。
“店家,不知道这永乐皇帝,什么时候前来。”
“他啊,跟著他的父亲朱元璋前往了明末。”
“店家,也就是说,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並没有对朱棣篡位一事有所计较?”
“也不是这样说,太宗皇帝你想一想也就明白。
如果,朱棣不造反的话,那皇位在朱允手里,搞不好就要二世而亡。
但是,在能够爭一爭前十的朱棣手里,大明却走上崛起之路。
如果太宗皇帝你是大明皇帝朱元璋,自然也知道该怎么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