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06章 李林甫的高明之处  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朱棣一阵感慨。

“这正是李林甫的高明之处!”

李林甫若以“违抗军令”或者“战败”为由进行弹劾。

最多也只能削弱王忠嗣的威望,无法彻底扳倒这位手握重兵的节度使。

所以李林甫就另闢蹊径,將矛头直指王忠嗣与三皇子李亨有私交,罗织其“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的罪名。

这一招可谓是,精准刺中了唐玄宗李隆基的痛点。

王忠嗣与东宫的密切往来,在李隆基眼中,就成了威胁皇权的隱患。

李林甫的算计也正在於此。

拋开军事问题,转而利用起帝王对臣子结党皇子的终极恐惧。

尤其是,唐朝的皇帝都尤其害怕这一点。

这便將一场单纯的权力斗爭,上升成为关乎大唐社稷安危的重大危机。

......

【所以在李林甫弹劾王忠嗣之后,唐玄宗便立马召回王忠嗣进行审查。】

【以王忠嗣对唐玄宗的忠诚度,是绝对不会造反的,甚至他都不会靠著军队去和唐玄宗討价还价。】

【所以,唐玄宗一召回,王忠嗣就乖乖回来接受审查。】

【然后,这个局当中最精妙的一点就出现了。】

【在王忠嗣回来之后,唐玄宗便下令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了审查。】

【而在审查期间,李林甫就藉助自己的影响力,再稍加影响。】

【让王忠嗣在监狱当中吃了不少苦,挨了打。】

【最后的结果,是王忠嗣被无罪释放。】

【因为从始至终,王忠嗣確实是没有任何不轨的想法。】

......

李隆基此时细细想来,魏林的诬告之词漏洞百出。

“王忠嗣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欲尊奉太子”。

这本就存在著矛盾之处。

王忠嗣任河东节度使之时,李亨已被立为太子两年。

若王忠嗣真有拥立之心,时间上就对不上。

且若是王忠嗣真的想拥立李亨,魏林应称“与太子”而非“与忠王”。

魏林曾任朔州刺史,后因事降级为济阳別驾。

李林甫或许是以可以让魏林官復原职甚至是升迁为诱饵,让魏林来构陷王忠嗣。

而魏林作为降级官员,其告发行为本身缺乏可信度。

若是他质疑魏林乃诬告,李林甫大可以將责任归咎於魏林乃官场失意、胡乱攀咬之举。

通过构陷王忠嗣,李林甫便可趁机削弱王忠嗣兵权,防止王忠嗣入相后威胁其相位。

又借诬告,將王忠嗣和李亨绑定成利益共同体,试图动摇东宫地位。

本来,输了一场战斗而已,他也不会对王忠嗣有什么实质性的处罚。

而在李林甫指使魏林诬告后,迅速將案件升级为太子谋反的政治事件,迫使他介入。

李林甫又利用自己的权利,通过三司会审,掩盖其诬告本质。

李隆基想通了这些之后,瞬间就勃然大怒。

好个李林甫!

借诬告之举,排除异己!

还动摇了他对王忠嗣的信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