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通共”  谍报上不封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入夜,江北浦镇的荣记盐号仓库,接到通知的仓库保管员和工人们迎来了三大卡车全美式军械。他们的任务和过去几次一样,就是将这些枪支弹药拆装,和国外买来的真空制盐设备混放在一起,在天亮前重新装箱入库,预备隔日再运往南方。

保管员指挥着工人,注意到有个面生的年轻人动作特别麻利,便顺口问身边的工头:“最近招了新人?哪来的?证件齐全吗?”

工头小声说:“齐全。山东来的,估计是逃兵,我看着可怜,就留下了。”

保管员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政府现在到处强制征兵,不少年轻人宁可远离家乡、到外地干苦力,也不想要被拉壮丁送去前线。尤其是,当他意识到自己现在干的活儿是什么,一定会更庆幸没有去战场上当炮灰。

忙了大半宿,货顺利装完,工人们领了日结工钱回家。保管员锁上仓库的门,再转过身,下意识地要寻找新来的那个,却没有在三三两两数着手里不多钞票的工人中看到他。保管员撇撇嘴,心里不免埋怨年轻人不懂规矩,初来乍到也不知道来跟掌事的道谢,多少也要孝敬几个意思。

这时,忽然有一道光在不远处闪了一下,他猛地抬头,可还没反应过来是什么,就感到后脖颈一沉,头一歪,整个人倒了下去。

在那闪光的方向,轮胎摩擦地面,一辆军用摩托车疾驰而去。

工头快步走到被击昏在地的保管员身边,向神不知鬼不觉溜到他身后偷袭的人问道:“那也是你们的人?”

借着东边稍稍泛起的鱼肚白,任少白眯着眼看那台越发渺小的摩托车,有些无奈地说道:“算是吧。”他心想,朱颜君这个小不点,偷拍技术不怎么样,车骑得倒挺快。

工头又指着地上的人问:“他怎么办?”

任少白弯腰从保管员的身上摸出仓库钥匙,然后说:“先抬到办公室绑起来。”

他自己去重开仓库,低头看一眼表,彭永成的人应该快到了。

然而钥匙刚插进锁眼,任少白就感到不对。分明应该空无一人的仓库,却从里面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又在他转动钥匙的一瞬,声音戛然而止。任少白立刻闪身进去,将门在自己背后轻轻关上,同时拔出了配枪。

扣动保险的同时,又一阵嘎吱嘎吱声。任少白反应先于思考,等不及去想这是什么声音,就迅速背靠墙壁,快步朝仓库深处走去。高大的货架遮挡住视线,很难说是成为了谁的掩护。

任少白闻到一种湿漉漉的金属锈味。

离声音来源已经很近了,他猛地从货架后面探出身,然而,手中的枪口却对准一片空气——什么人都没有。他视线朝下,只见地上的一处窨井盖没有盖好,有一边凸出了地面。任少白蹲下身,可以听见水流声在地下管道里的空旷回响。

仓库的门再次从外面被推开,是工头压低嗓音在喊他:“同志!他们人来了!”

任少白用脚将井盖踢回原位,然后把枪重新收起。在见到彭永成后,对他说:“下面就交给你了。”

大约三十个小时以后,国防部刚上班没一会儿功夫,三厅主任刘康杰就气急败坏地冲进了第二厅,将一份今日的《文汇报》重重地拍在李鹤林的办公桌上。报纸头版赫然写着耸动的标题:《消失的兵团:国防部高官吃空饷倒卖军火事件揭露》,辅以照片,内容分别是刘康杰和王显荣在某饭店会面、刘康杰签名的兵团名单副本,以及前一天黎明时分某仓库外的卡车和工人。

这些照片单看还好,但是结合上报道文章里关于某刘姓官员和王姓商人的秘密交易,叙述娓娓道来,证据环环相扣,便能使读者对标题里所下的结论深信不疑。

刘康杰每天早上到办公室,总是要先喝着茶,浏览一遍各大报纸,然后才能慢慢进入工作状态。但今天,却在其中一份看到了自己,正在倒的热茶溢出杯沿,他倏地一下站起来,立刻就想到了幕后黑手。

李鹤林还在走神地赞许,那个女记者笔头还挺快。

刘康杰已经气得破口大骂:“李鹤林你个乌龟王八蛋,这样弄老子,老子日你仙人板板!”

李鹤林则面色如水,平静地说道:“做了腌臜事、压不住祖宗棺材盖的并不是我李某人。”

要不是周围人拦着,刘康杰就要拔枪了。

这时,二厅三厅人员已各据一头,听到动静的其他各厅各部门也纷纷跑来看热闹。一开始还不明就里的人很快被递上了引起轩然大波的报纸——署名朱颜君的记者在文章里估算出刘姓长官几年下来总共骗取的军饷,数字之巨大令人咂舌。

于是,对于一众只能领到几百万月薪的普通公务员来说,此刻不平衡的心理直接让他们在这场骂架中有了明显的倾向。

刘康杰赤急白脸,李鹤林冷眼以对,围观群众议论纷纷,国防部瞬间变得跟菜市场没有两样。

直到两厅厅长和参谋次长都被惊动了,人们才让出一条道来,又鸦雀无声地散去。

“太丢人!”参谋次长看完文章,把报纸甩在二人中间的地上。

要不是参谋总长和国防部长都去前线了,李鹤林和刘康杰应该就会国防部最高层办公室挨骂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