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同归  谍报上不封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中秋节前,向来是政府机关仅次于过年前最忙的一段时间,因为财务和人事部门要核算人力评估和下季度的预算。但今年,可想而知,国防部参谋本部的重点却是另一件事。

被南京本地报纸爆出冈村宁次被秘密释放,二厅厅长立刻就被问责了。至于为什么不是负责把人从上海接来的李鹤林呢?是因为在《新民晚报》的那篇报道里,记者提到自己接到此事爆料的日子,是在冈村宁次入住侯厅长排的安全屋之后——那时,李鹤林已经被排除在这项事以外了。

就连侯厅长也没想到,文章中写出来的具名爆料人,竟然是冈村宁次的随行医生,同为日本人的金川隆——

“十年前,在上海行医的金川隆经人推荐进入日本陆军旅兵团,作为随军医生为天皇效力。然武汉战役后,因目睹日军在华中之暴行,于1940年辞去军中职务,返回沪上。今次向本报独家爆料,系身为在华日人之惭愧之心,不齿战犯得不到应有之惩罚,不忍中国民众再遭欺瞒伤害……”

如果是对南京新闻界有所关注的人,其实不难看出,这是曾屡屡给《文汇报》写出爆款文章的朱颜君的文风笔法。之所以这次由《新民晚报》发表刊登,是因为另一件最近南京报业发生的大事——《文汇报》的分社主编欧阳殊跑路去了共区,南京政府终于找到借口将其取缔。

但又有很多人说,欧阳殊是被政府秘密处理掉了。

无论如何,曾经因为针砭时弊而名噪一时《文汇报》在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其下属记者、编辑只能各自再寻出路。朱颜君去了《新民晚报》,带去的见面礼便是这篇注定会成为又一个爆款的独家报道。

她的新东家怎会知道,她的这篇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她的背后有什么人在操纵?

沈彤这才意识到,自己舅舅的手段是多么高效。转瞬间,搞掉一家让国民政府头疼的知名报纸,再将已经成为自己耳目的记者塞到另一家,从此《新民晚报》的政治口便成为他一个人的喉舌。至于金川隆的证词,或真或假,也必然有李鹤林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才能使那个日本人“背叛”自己的同胞和曾经的军部长官。

而更在沈彤所想之外的,国防部迫于压力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回应,主持的就已经不是侯厅长了。

李鹤林面对一室的记者,正色道:“国防部并非释放战犯,而是针对日伪企业接收的问题需要冈村宁次协助调查,但因此引起公众误会,实属工作中没有贯彻透明公开的原则所致。因此,从今日起,由我暂代侯厅长之职,向各位记者朋友汇报冈村宁次在京行程,望能消除民众疑虑……”

他话音未落,便引起记者们的满堂喧哗,因为短短一段话已经透露出两件大事:侯厅长因在这件事上的处理不当,已被国防部停职;原厅办主任李鹤林兼任代理厅长,已经生效。

人群中,有人举手提问,李鹤林扫视一圈,把头一个提问的机会给到了换了新记者证的朱颜君。

“那么请问代理厅长,冈村宁次要何时才会回到上海待审?”

“中秋过后。”

……

兰幼因在把财务要的资料都整理好之后,又跟对方闲聊了几句,自然也说到了目前最热点的话题。兰幼因似是随口开玩笑:“你们是不是在加急处理要那人身上的安保预算?”

“噢,那倒没有,走的洪公祠那边的账。”

兰幼因愣了愣。

送走财务局的人之后,她去了档案室。灰色的柜子里放满了各类卷宗,从东侧墙壁一直延伸到西侧,又从地面一直到屋顶,每个抽屉门上都贴着里面内容的标签。

在个人索引的部分,兰幼因找到了任少白的名字。

她原本只是想要找到他家电话和住址,但是在翻开档案的时候竟意外发现了另一件吸引她目光的事。

任少白踏进那家位于新街口的照相馆时,莫名有种登堂入室了的感觉。

原来这里就是兰幼因和她团队的“大本营”——虽然这个团队只有三个人,但是倒更让他暗暗称奇,就眼前的这三个人竟然如狩猎一般,在保密局的“大本营”连续得手,甚至吕鹏那样精干的特务老手都差点折在他们的暗算下。

他迎着尹文让惊诧的目光,开口的第一句话是问:“那天夜里在荣记盐号的仓库,也是你吗?”

尹文让听到他的“也”字,脑子里飞速旋转,方才意识到除了昨日在飞机上,还曾在哪里见过这个看上去毫不打眼的男人——

“你是国际联欢社那个喝两口红酒就醉得摔碎杯子的酒客!”

任少白哽住,在一室沉默中慢开口:“我那是,装的……”但是那不重要,他眨了眨眼睛,决定忽略这些细节,转而说,“兰科长约我在这里见面,也不避开这两位……朋友,难道是打算干脆杀我灭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