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这一批人儿长成后,似乎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部分年轻人跟隨著改革开放的步伐、跟隨著公路的延伸,离开了土地,做起了生意。颇有几个做得好的,回得村来,穿著时兴的西装,骑著摩托车,拿著传呼机,好不得意。
三丰家的电视买来还没三年,彩色电视机就上了市。没有人再来蹭看电视,就只能放在桌子上落灰。缝纫机更是家家户户结婚必备,已然成为一种常见的东西。就连经济条件差不行的癩子家,都买到了新式的缝纫机。
李春仙跑到癩子家去,嗑著瓜子聊閒天:“你还记得邱凤?”
癩子媳妇道:“她搬出村去好些年,再没听到她的消息。”
李春仙道:“我们老汉在城里,遇上她儿子。现如今,她儿子在做投机生意,哎哟哟,那个头和牛舌头舔了一样,油得不行!要是再往前些年,这就是挨打的典范,不知他们胆子怎么那么大。”
癩子媳妇也觉得奇怪:“前不久我进城去,好些年轻人骑著那大叫驴一样的摩托车,穿得和鸡毛掸子一样在街上瞎溜达。我寻思这也到了春里了,怎么这些人家里也不种地么?”
李春仙附和道:“到底,家里得有些土地。投机的生意做得再多,早晚有赔的那天。你等著看,他们不长久的。——邱凤,到死还不是要埋在这里?他们家不和宗族的人亲近,到时候,都没人给她抬棺材。”
两个人嘰嘰咕咕说著话,正遇上癩子的小儿子福田回家来。他正在读高中,和他哥哥不一样,他长得人高马大,机灵极了。
李春仙先叫:“福田,回家来了?”
福田笑道:“二婶,学校放假。”
李春仙又笑问:“到了放假的时候了,过不几天要春耕。你可是你们家的大力气。”
福田道:“今年我们只种玉米,再不搞別的。那玩意不急。”
李春仙道:“怎么,你们不种粮食了?”
福田道:“粮食的价格已经平稳,我们只用买就行。现在经济开放了,农民也得学会商业化种植。只够餬口是不行的。”
福田说话很沉稳,但李春仙觉得他说得不对:“不管咋样,家里都得种粮食。没有粮食,一切风险都抵抗不住。你还小,没经歷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这就得好好教你。”
她又向癩子媳妇说,“你也是,怎么不和他说说,说说从前我们怎么种粮食。”
癩子媳妇把福田拉过来,笑道:“我们这个家,迟早要他当。他既然这样说了,我们就这样办。嫂子,我们老了,多听听年轻人,也好!”
“哼。”李春仙心里想,“等到秋里你们吃了上顿没下顿,该来求我了。”
翻身的荣光没有延续多久,三丰和李春仙逐渐就听不到別人对他们的奉承和夸奖。李春仙专门为邻里打造的那个平台上,多一半都是聊邻里乡村的风光新闻,李春仙不爱听。
“怎么我打了一个当头炮,其他人的炮却比我的更加响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