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9章 大概也算平定了(合章55k)  大耳贼刘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329章 大概也算平定了(合章5.5k)

右扶风,郿县。

董卓这段时间很糟心。

他已经在右扶风被拉扯了大半年时间了。

若要论兵力,董卓是不缺的。

从雒阳离开时,董卓本部精锐有五千多,再加上吕布、吴匡、夏牟等人的部队和一些京畿郡兵,差不多一万人。

出兵过程中,牛辅在并州与河东又组织了数千新兵。

到了郿县,又有李傕等人加入,并且就地征募了不少青壮。

全加起来两万余人,其中一半是经验丰富的精锐。

这种一半老兵带一半新兵的部队其实是很强的——新兵有干劲有憧憬,老兵有经验能保底,比全是老兵油子的部队更强。

但到了郿县后,董卓发觉自己陷入了僵局。

凉州叛军名义上的首领是金城名士王国,当然,董卓知道实际主力是韩遂和马腾。

叛军兵力很多,全加起来得有六万以上,而且不是农民军——西州穷山恶水黄土戈壁,向来就没有什么农民军。

要么是豪族武装,要么是山贼马匪,要么是刀客游侠,要么是羌氐胡骑。

王国就是典型豪族武装,韩遂是能驱使羌氐的地方军阀,马腾这个黑道大哥手下就是刀客与马匪的混合部队。

如果算上被叛军裹挟的青壮和民夫,叛军总数恐怕得有十万以上。

这种叛军本来就不好打。

而皇甫嵩驻扎在美阳,基本不听董卓调度。

这不听调度也是有原因的——皇甫嵩是刘宏起复的平定凉州的主将,那时候刘宏还没死呢。

以京兆尹盖勋、执金吾士孙瑞等人为代表的西州士族和官员,又明里暗里的支持皇甫嵩,以至于目前皇甫嵩也渐渐积累起了近两万的兵力。

为了不影响凉州局势导致叛军大举进入长安,刘备和董卓都没有刺激皇甫嵩,以免将整个三辅地区全都逼得加入叛军,那就真的麻烦了。

也就是说,皇甫嵩不听董卓使唤,但董卓也不能与皇甫嵩彻底翻脸,要不然形势随时有可能变成二打一。

皇甫嵩当然也一样——他也不敢与董卓翻脸。

但两边又没法紧密合作,董卓和牛辅手下是西州和并州的军将武人,皇甫嵩和盖勋手下是三辅勋贵豪族,两边尿不到一个壶里去,都巴不得对方赶紧去送人头……

而王国的叛军面对郿县的董卓和美阳的皇甫嵩,以一敌二是没胜算的,也不敢分兵或长驱直入。

结果西州的局势就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而且董卓面临的局势还不仅仅只是僵持。

——董卓刚从雒阳出兵凉州,刘协就被刘备拐去东巡了,这使得董卓很难借助朝堂强压皇甫嵩。

再加上这段时间青州被围,三辅和青州又隔得太远,光是联系一趟都得一两个月——等消息传到刘备这边,董卓那里早就不赶趟了。

而且杨彪、王允等雒阳官员大多不怎么待见董卓,虽然没有明着使坏,但董卓向雒阳提的要求常被推诿。

推诿理由通常都是天子被刘备拐去临淄了,所以得把情况转发临淄处理,但实际上压根连消息都没转发过。

董旻在河南尹任上倒是在全力支持,钱粮物资一直在提供,但仅靠董旻能提供的支持有限。

至于董卓之前安排到雒阳做官的那些亲朋好友……大部分都是刚当官不久,没能力约束一大票官吏油子,大多被架空了。

说真的……任用亲戚当不合格的官,其实不仅帮不上忙,反而会添乱。

当然,也正是雒阳官员不待见董卓,才使得董卓不得不和刘备站在同一条战线,又预先说好了各自讨伐关西和关东,不至于相互扯后腿。

没法调动皇甫嵩,凉州局势僵持不下,董卓原本有心撤军。

但皇甫嵩就驻扎在美阳,而且王国的叛军目前正在第二次攻打陈仓。

美阳在郿县隔壁,陈仓在郿县上游不远,而董卓的部队以及其全族都在郿县。

为了保护族人安全,在叛军第一次攻打陈仓的时候,董卓就派了李傕郭汜二人带了四千人救援并入驻陈仓。

董卓领军到了郿县之后,李傕算是松了口气,为了避免被王国和韩遂等金城人士弄死,李傕在陈仓守得很顽强。

陈仓是陇西咽喉,又卡着渭水与汧河交汇处,易守难攻,城池又修得结实,叛军第一次攻打陈仓被李傕郭汜击退。

没过多久,叛军又卷土重来了——如果不把陈仓拿下,叛军便没法大规模东进。

但第二次,王国的叛军很明显有围点打援的意图——叛军大部队包围了陈仓,但却没有全面攻城。

这就搞得董卓既不能进又不能撤。

如果率军去解围,那就是两万打六万——皇甫嵩肯定是不会支援的。

如果撤了,那就相当于放弃李傕郭汜,也放弃了董家族人刚刚安顿下来的郿县,而且物资恐怕没法完全转移,郿县没那么多民夫可用。

其实整个右扶风都没多少人可用,这地方现在几乎已经没有庶民了,常能见到百里无人烟的景象。

这可不是叛军干的,叛军受阻于陈仓,根本没能进入到右扶风东部。

这是去年皇甫嵩和盖勋搞出来的坚壁清野。

董卓出兵之前,皇甫嵩认为兵力不足,难以正面击破凉州叛军,就和京兆尹盖勋商量,收缩防线坚壁清野,同时招兵买马,待敌缺粮自退时再出兵追击。

这个策略本身其实没什么大问题……如果真有那么强的组织能力,把陇西、安定等郡的人口和物资全都迁到长安附近,确实能逼得叛军无处补给。

于是从去年开始直到现在,皇甫嵩没有向叛军派出过一兵一卒。

一年多时间里,皇甫嵩一直在招兵买马、转移人口、征召民夫、征调钱粮军需……连陈仓第一次被攻击时都没去救援。

叛军攻打陇西的时候,皇甫嵩在北地与安定“坚壁清野”,“筹措军需”,顺便练兵。

叛军攻入右扶风西部,包围陈仓的时候,皇甫嵩在右扶风“坚壁清野”,比如槐里、美阳、杜阳等县,都被清了一遍。

而盖勋则在长安招兵买马,从强行转移或征调至长安的人里边拉壮丁,使得目前皇甫嵩有了将近两万的兵马。

坚壁清野的目的或许也算是达到了,但问题是,这就相当于叛军劫掠了陇西和右扶风西部,皇甫嵩劫掠了安定、北地以及右扶风东部。

很难说谁抢得更狠,反正关中大量田地荒芜,几乎看不到庶民,只有各家豪族的土地依然有人耕种。

这坚壁清野,实际上是把庶民黔首全都清成了三辅豪族的家奴,光是长安县就多了二十万隐户。

皇甫嵩和盖勋也因此得到了各豪族的支持。

由于很难在三辅获取像样的补充,为了保障民夫和后勤供应,董卓在这几个月里也派兵到处掳掠……“征调”了些民夫和粮草,但这也使得董卓和皇甫嵩等人的关系越加紧张。

——不是因为什么正邪善恶,而是因为两边抢业务……准确的说是三个势力在抢同样的业务。

整个关西,除了京兆和左冯翊(ping yi),其它地方可以说基本已经完全凋敝,大量难民纷纷逃亡至汉中或蜀地,亦或是荆州西部。

目前,叛军已经在陈仓外围攻了八十天。

“大人,那皇甫老贼又拒绝了增援陈仓之令,说是时机未到不可轻举妄动。”

牛辅在向董卓回报。

“李傕郭汜还坚持得住吗?”

董卓现在嘴上都已经起泡了,原本可以与刘备分庭抗礼各取所需,可现在刘备把天子弄去了临淄,只怕用不了多久就会独揽大权,自己却被陷在西州……

“昨日派了人远远看过,守备还算严谨,想来是无碍的。”

牛辅回道:“皇甫嵩便是以此为由,说叛军士气正旺不该强攻,陈仓易守,必能击退叛军,说是要等叛军撤围时再行追击。”

“……天知道他是想追击叛军还是追击吾军……皇甫嵩对这天下有没有异心不一定,但对吾等却必有杀心啊……”

董卓眉头紧锁着,手下意识的拍着鼓鼓的肚皮,因岁月侵蚀而变得有些松弛的胖脸,随着他的拍打不断抖动着。

“大人……我在雒阳收编何进部曲时曾得遇一人,此人或可解大人之忧。”

牛辅突然在此时推荐起人来。

“何人?除非是贾文和……唉,可贾文和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董卓还是对贾诩念念不忘。

“此人是史道人门徒,擅道法,且有卜算之能……每占必中,大人不妨一试……”

牛辅是个极其迷信的人,哪怕是会见宾客,也会先让相师为人相面,看对方是否与自己阴阳相合,再占卜吉凶,然后才会见面……

“……也罢,让他来占卜吉凶也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