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年轻人的偶像
正常情况下,很少有观眾愿意进电影院看纪录片。
《光荣之路》属於社会热点,方致远带著《盲井》剧组参加柏林电影节,以及在柏林电影节的讲话,国內媒体进行了大规模报导,並引发了热议,而《光荣之路》是对整个事件揭秘的电影,吸引了大批吃瓜群眾走进电影院一探究竟。
在上映第一天,《光荣之路》取得了568万票房,这个成绩无法跟方致远之前编剧的商业电影相比,但对一部纪录片来说,是极其亮眼的好成绩。
听到《光荣之路》的首日成绩,方致远都有些吃惊。
没想到《光荣之路》首日票房居然这么高,比他预估的成绩足足高了一倍,《光荣之路》上映时间只有两周,最终票房应该能够突破5000万,可以跟很多商业片相媲美。
不过仔细想想,《光荣之路》能取得这个成绩倒也在意料中。
毕竟自己在柏林电影节领奖台上击三大和欧洲电影节,有点惊世骇俗,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自然会引起无数人的兴趣,现在有这样一部揭秘的电影上映,对这件事好奇的观眾自然会走进电影院,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电影上映第二天,由於媒体铺天盖地的报导,再加上看完《光荣之路》的观眾都觉得电影不错,都向熟人朋友推荐这部电影,让很多原本对《光荣之路》不感兴趣的观眾都对电影產生了好奇,纷纷走进电影院一探究竟。
在媒体和观眾口碑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观眾走进电影院,《光荣之路》上座率迅速上升。尤其是到了星期天,部分电影院甚至开始出现满场的情况。影院经理们都笑得合不拢嘴,直呼“方致远真牛逼”。
经过四天上映,《光荣之路》首周取得了3012万票房。
这个成绩出炉后,媒体和电影圈一片譁然。几乎所有人脑海中都冒出一个念头,方致远未免太变態了吧,《光荣之路》这种纪录片首周票房都有3000万,比很多商业大片表现都要好,你这么牛逼,还让其他人怎么活啊!
对《光荣之路》的表现,媒体一片讚誉。
“《光荣之路》首周取得3012万票房,比很多大明星主演的商业片还要高。这充分说明电影最重要的是质量,只要质量出色,不管什么类型的电影,都能取得出色的票房成绩。”
“现在社会上存在一股自我否定的思潮,否定我们的文化,甚至否定我们的种族,文艺界更是將西方的各种奖项视为艺术殿堂,视为最高荣誉,而方致远在三大电影节拿到最高奖的时候向西方文化霸权开炮,无疑是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电影受欢迎也就不奇怪了。”
“纪录片並不是特別受青睞的电影类型,能够在票房上取得成功的纪录片几乎没有。《光荣之路》首周拿下3012万的成绩,堪称奇蹟!从《目中无人》刷新北影厂拷贝记录,到《孤胆特工》打破香江票房记录,到《盲井》拿下金熊奖,方致远就是不断创造奇蹟的人。”
““.....
”
在1995年4月初,一股风潮在神州大地迅速蔓延,《光荣之路》先是在艺术院线掀起观影热潮,然后迅速传播到其他大学,成为学生们的热议话题年轻人都有一点叛逆,就算他们自己无法特立独行,对特立独行的人也都心生仰慕,韩寒之所以被无数80年后视为偶像,不是因为他文章写得好,而是因为他特立独行,让很多人觉得他很酷,
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韩寒不过骂骂文学界,骂骂教育制度,方致远比他牛逼多了。
方致远是在柏林电影节的舞台上,向西方电影节开炮,指责西方对东方存在系统性偏见,是代表东方向西方的文化霸权开炮,干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只要看完《光荣之路》的年轻人,没有几个不被方致远征服。
只要看完《光荣之路》的年轻观眾,几乎都成为方致远粉丝。
北电原本是反方致远大本营,老师们经常在报刊杂誌上写文章坪击方致远,学生们也以方致远为耻,觉得他就是个钱串子。不过在方致远拿下金熊奖,並在柏林向西方开炮后,北电不少学生焕然醒悟,站在了方致远一边。
《光荣之路》上映后,无数北电学生更是成为方致远的拥是。
他们发现方致远说的是对的,西方电影节对东方电影存在系统性偏见,要想拿奖就必须自己我矮化和抹黑;他们觉得跟那些一心去欧洲拿奖的导演相比,方致远才像真的艺术家。
导演系课堂上,黄式先正在批判方致远和《盲並》。
他声嘶力竭地道:“方致远居然把他无耻行径拍成了纪录片,而且还取名为《光荣之路》,在电影院上映,这真的是光荣之路吗?是耻辱之路,是中国电影的耻辱。西方对我们有偏见是正常的,可我们就不能大度一点吗,难道不能温和的表达吗?方致远这么做,他成了大英雄,可中国电影怎么办,以后哪个电影节还敢选中国电影啊?”
姜纬原本是学歷史的,因为喜欢方致远的电影,毅然考进了北电导演系研究生。过去北电老师在课堂上骂方致远,他不敢说什么,只能在心里吐槽,现在柏林讲话和《光荣之路》,让北电的舆论得到了极大的扭转,他觉得不用再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