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所谓的劣根性
方致远看了贾樟柯一眼,淡淡地道:“我不反对现实主义作品,电影行业也需要反应现实的作品,比如张艺某的《秋菊打官司》就是我投资的。我反对的是为了得奖故意拍这种电影,甚至为了得奖,堆砌苦难,因为这是一种驯化。
很多人可能不服气,觉得我这是小题大做,觉得几部电影而已,有必要这么上纲上线嘛,我举个例子你们可能就明白了。前段时间,某个城市有一名老人在街上晕倒,但没有一个路人上前施救。直到第八位路人经过,老人才被送到了医院。由於送到医院太晚,老人没有救活。”
方致远看著贾樟柯道:“你来评价一下这件事。”
贾樟柯不明白方致远想要干什么,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这些路人就是鲁迅先生批判的冷漠看客,围观看热闹,是国民劣根性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种外在表现。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杜绝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方致远看向其他学生:“认为这件事体现了民族劣根性的举手。”
现场呼啦举起了一片手臂,他们都觉得贾樟柯说得特別对。
这种冷漠与见死不救是国民劣根性的体系,应该狠狠批判。
方致远嘆了口气:“我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有病。”
啊一那些举手的学生都露出异之色,贾樟柯的话哪里有问题啊?
老人晕倒在路边,路人没有一个上前救人!
这不就是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嘛,这不是民族劣根性是什么?
你怎么不认为这些路人有问题,反而认为我们有问题?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这简直是胡说八道嘛!
贾樟柯直接叫了起来:“你怎么骂人啊?”
方致远淡淡地道:“我不是骂人,是真的认为你们有病,这种病叫斯德哥尔摩综合徵。我相信大家应该听过这种病,其主要表现为被害者在面临极端威胁时,会对加害者產生情感认同,这种病的根源在於人类的心理自动保护机制。”
方致远继续往下讲:“你们不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这种路人冷漠不救人的事在全世界都有。出现这样的事情,全世界的反应都差不多,媒体会出来批判社会、批判大眾冷漠,但只有我们中一部分人会贬低我们这个民族,说民族劣根性。
我举个例子,1964年3月,美国纽约市克尤公园发生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凌晨3点,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受到凶手追杀,在长达半个小时的作案过程中,受害者不停地呼救奔跑,有38户居民听到或看到了,但没有一个人出来制止,甚至没有一人拨打报警电话。事后,美国媒体同声遣责纽约人的异化与冷漠。
不过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巴利和拉塔內认为,对於旁观者们的无动於衷,还有更好的解释。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设,他们专门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邀请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另外安排一个人假扮成癲癇病患者,让他们以一对一或四对一两种方式,相互间用对讲机通话,远距离联繫。结果表明,在交谈过程中,当假病人大呼救命时,一对一通话的那组有85%的人衝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四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组,只有31%的人採取了行动。
通过这项试验,对克尤公园现象有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两位心理学家称之为旁观者效应,也就是说,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正是因为有其他目击者在场,旁观者可能更多的是在看其他观察者的反应,结果使得每一位旁观者都无动於衷。
类似的事件在全世界很多的地方都会发生,出现这种事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们中很多人会利用这种机会贬低我们这个民族。这真的不正常的,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中很多人有心理疾病,就是斯德哥摩综合徵。”
这一一那些举手的学生愣住了,难道我们真的心理有问题,
方致远继续往下讲:“你们知道斯德尔摩综合徵是怎么来的吧?1973年,两名罪犯在斯德哥尔摩抢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列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列徒放弃而结束。
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却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其中人质中一名女职员甚至还爱上了其中一个劫匪,並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
为什么出了负面新闻,我们中很多人就会上升到民族的高度呢?
因为从鸦片战爭开始,我们经歷了百年沉沦,甚至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我们中的很多人像那四个被挟持的银行职员,不认为是列强不对,反而认为我们挨打,是我们做错了什么,很多人接受了列强炮製的,西方是文明人,而我们是野蛮人的论调,认为我们是有劣根性的。
时间一长,大家就会形成固定思维,只要出现负面新闻,大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五个字一一民族劣根性。就像你们这样,听到我讲的案例,马上就说这是民族劣根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