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虎卫营的统领叫徐虎,据说是將军的同乡,也是最早追隨將军的人,忠诚完全毋庸置疑。
通常情况下。
虎卫营基本鲜少出动,但一出动便意味著幽都府有大事发生。
所以得知前来问话的是虎卫营的人后,深知事情严重性的尤林都表现得非常配合。
“难不成老毕还真是奸细叛徒?”
吴成仍旧有些不敢置信。
主要是他实在想不懂当奸细叛徒有什么好处?
难道將军给予他们的待遇赏赐还不够优厚吗?
“难说。”
尤林摇了摇头,重新给自己的空碗倒满,“从虎卫营的人问话就能知道了,老毕应该是什么人安插到军队里的,上面肯定还有接头的人。”
“也就是说,上次和老毕拼桌的人便是他的接头人?”
吴成略作思索道。
“谁知道呢,反正只要我们问心无愧肯定不会有事,而心里有鬼的人才会担惊受怕。”
尤林从沸锅里夹了块羊杂,沾上蘸料后便放入嘴里一边咀嚼一边含糊不清道。
“希望如此吧。”
吴成轻嘆口气继续和尤林喝起了酒。
事实上他们却没有想到,一场血腥的清洗才刚刚拉开了帷幕。
远在山阳的薛云自然暂时不知道幽都府发生的事情。
但他却在晋王府里搜出了许多私下往来的书信。
这些书信大多都是有署名的。
其中一部分书信的主人便来自於幽都府。
看到上面的名字,薛云都不禁心中冷笑起来。
在没有拿下山阳前,考虑到大局为重他还能睁只眼闭只眼。
可如今山阳都已经落在自己手里,恰好都能给了他秋后算帐的正当理由。
除此之外。
他还发现了来自京城叛军,楚王,东海城乃至南朝的书信。
其中最让薛云沉默的莫过於来自东海城方面的书信。
根据相互来往的书信內容。
晋王曾暗地里联繫东海城一道向北境发起进攻。
事成之后,他承诺东海城会协同京城叛军兵出锁龙关夹击楚王。
由於兵力都投入到了与楚王的两府之战,再加上信不过晋王的关係。
起初东海城並未答应下来。
直至晋王表示,如果他顺利攻下幽都府,只要东海城愿意派遣兵马帮助自己抵抗住薛云的反扑,他甚至能割让南下五关的时候。
东海城终於答应了下来,前提是晋王成功拿下了幽都府。
看完这些书信,薛云並没有流露出多少愤怒。
他一直都非常清楚。
无论人与人之间的关係,还是国与国之间的关係。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否则的话。
他何至於每次出兵都会在幽都府留下重兵看守。
除了防范內部的敌人外,南边毗邻的东海城同样是他防范的目標。
尤其在他彻底扫清北面戎人的威胁后,看似贫瘠穷困的北境都已经渐渐成了为东海城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
薛云更清楚,等到自己攻占山阳的消息传到东海城。
彼此的关係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因为拥有北境山阳两地之后,他都已经具备了能威胁到东海城的实力。
一旦薛云集结重兵趁著东海城与楚王鏖战之际南下。
那么东海城出於自保都会选择撤兵防守,从而彻底输掉与楚王的两府之战。
所以未来的一年里。
薛云必须慎重处理与东海城之间的关係。
至少他目前並不想与东海城为敌。
何况有东海城在前面顶著,他也能避免直面楚王的兵锋。
毕竟在没有消化完山阳这块地盘之前。
他还不具备与楚王乃至东海城掰手腕的实力。
韜光养晦静观其变才是最合適的选择。
就算又要出兵打仗。
薛云都只会打南面占据进京城的叛军以及北面的戎人。
“来人,给我带封信回去幽都府给吕望吕长史。”
对於如何处理好与东海城的关係,薛云首先想到了吕望以及长明教。
他相信吕望比他更清楚北境与东海城的利害关係。
只要他依旧忠於自己,忠於北境,想必他一定能妥善处理好。
“属下遵命!”
一直候在门外的贾南走进书房,恭敬地接过薛云刚刚写好的书信。
“再去把余贵喊来。”
贾南退下离开前薛云都不忘交代了一句。
没过多久。
进城后便一直神出鬼没的余贵都来到了薛云面前。
“最近在山阳摸排得如何了?”
薛云自然知道这段时间余贵都在忙碌什么。
他交给了对方一个任务,一个排查山阳豪强大族情况的任务。
唯有仔细了解这些豪强大族,未来他才能更好的进行打击。
拉一批,打一批,恩威並施。
如此才能让他以最快的速度掌控山阳。
上次苗鑫来求见自己的时候,薛云便绝口不提晋王之死,反而是大大称讚了他一番。
甚至最后还让他肩负起了重建常捷军的重任,並且答应他往后便是常捷军的统帅。
因为他需要拉拢苗鑫成为自己对付山阳豪强大族的一把刀。
要知道豪强大族之间也並非是铁板一块。
只要薛云不亲自下场干涉,暗中挑起他们內部的矛盾,再放点好处出来进行引诱。
他们自己会把自己的狗脑子给打出来。
“回大人,目前只完成了一小半,恐怕要等来年开春才能完成大人交代的任务了。”
余贵如实回答道。
在没有地头蛇的帮忙下。
想要全面摸排山阳的豪强大族无疑是非常艰难。
他都是费了好大功夫才取得了一些进展。
“苗鑫那边呢,查到山阳哪家的大族与他们苗家不对付吗?”
薛云並没有为难余贵继续问道。
“不负大人所託,属下查到与苗家关係恶劣的大族有两个,分別是当地的范家与陶家……”
说到这里,余贵还解释了苗家与范陶两家对立的原因。
范陶两家和苗家一样都是山阳当地的军功世家。
但范陶两家发跡早,为了执掌山阳兵权往往会联合起来打压其他冒头的军功世家。
苗家便一直长期受到范陶两家的打压。
直至苗鑫迎娶了常捷军原主帅的女儿才彻底摆脱了桎梏。
可惜好景不长。
隨著晋王开始收拢兵权,范陶两家寧愿將兵权让给晋王都不想给苗鑫冒头的机会,直接配合晋王將他再次打压出局。
所以苗鑫为代表的苗家怎么可能不恨范陶两家。
偏偏范陶两家又在薛云兵临城下的关键时刻直接反水。
即便事后苗鑫想要报復都找不到合適的藉口。
毕竟范陶两家也是立了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