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专门负责材料领域的专家苦笑著补充道:“赵部长,根据我的粗略计算,製造一台这样的发动机所需要的稀有金属,足够生產十辆坦克了。“
“十辆坦克?“赵部长倒吸一口冷气,“这……这成本未免太高了。“
李铭平静地说:“是的,先进技术总是伴隨著高成本。但隨著生產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成熟,成本会逐步降低的。“
赵部长来回踱步,脸上的表情一会儿阴一会儿晴。
看著那台刚刚创造奇蹟的发动机,又看看手中的材料清单,终於长嘆一口气。
“李同志,你的成就无疑是伟大的,这项技术也確实对我国国防建设至关重要。“赵部长语气沉重,
“但是……我必须实话实说,以我国目前的国力和资源状况,大规模生產这种发动机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稀有材料,有些甚至需要从国外进口。“
在场的专家们也纷纷点头,表情凝重。
“我的建议是,“赵部长继续说道,“把这项成果作为研究成果保存,等国家条件允许时再考虑生產。“
测试厅內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沉闷,眾人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刚才的欢呼雀跃仿佛只是一场短暂的梦。
“赵部长,“李铭忽然开口,声音中透著一种奇特的自信,“我有个构想,可能能解决这个问题。“
“哦?“赵部长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什么构想?“
李铭环顾四周,確保每个人都能听清楚他的话:“我们可以出口钢材和常规武器,换取外匯和稀缺资源。“
测试厅內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愣住了,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惊人言论。
赵部长先是一愣,继而苦笑著摇摇头:“李同志,你这想法虽好,但恐怕不切实际啊。我国目前钢材自给都不足,质量也比不上国际標准,拿什么去出口呢?“
“更何况,“一位老专家补充道,“武器出口是个极其敏感的政治问题,不是技术层面能决定的。“
李铭並没有被打击到,反而更加坚定地说:“赵部长,关於钢材质量和產量问题,我有解决方案。请给我三天时间,我会把详细计划写出来交给您。“
又是一阵寂静。
眾人再次被李铭的自信震住了。
这个年轻人,似乎永远充满惊喜,每次都能提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构想。
赵部长深深地看了李铭一眼,惊讶和疑惑交织在他的眼神中:
“李同志,你是说,你能在三天內拿出提高钢材质量和產量的方案?“
李铭点点头,平静而自信:“是的,不止如此,我还会提出一套完整的出口战略,包括目標市场、价格策略和资源置换方案。“
娄志成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李工,你……你连这个都懂?“
李铭微微一笑:“我在国外学习期间,除了工程技术,也学习了一些经济和贸易知识。“
赵部长沉思了片刻,终於下定决心:“好,李同志,我给你这三天时间。儘快把你的方案拿出来,我会亲自向上级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