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吟片刻,缓缓点头:
“不错。和老批发商的货比起来,你们的確在品质上略胜一筹,价格也更低。”
“但是。”他微微一顿。
“但你也要明白,像我们这种店,和老伙计打交道多年,讲究的不只是价钱。人情、信任、默契——这些不是几分利润就能换来的。”
“另外,关於贵社能否长期提供高品质渔获这件事,说实话,我其实抱有怀疑態度。”
“店长,请问这是什么意思?”高桥连连点头,但还是希望对方说的更明白些。
“从你们寄过来的第一批渔获来看,虽然品质不错,但是你们似乎缺少远销的管理经验,送过来的渔获有很多已经略微泡在了水里,这是不被允许的。”
“不过......”长谷川刚想继续说,高桥忍不住打断了他说道:
“店长,关於这件事情,我们一定会改进的。”
长谷川没有生气,只是点点头继续说道:
“嗯,考虑到你们从事这项工作的潜力,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继续支持下去。”
“接下来,关於第二批鲜鱼箱订单,我希望你们更加用心,我们对渔获类型一向是比较宽容的,毕竟我们的餐厅没有固定的菜单,都是根据当天新鲜採摘的蔬菜水果,以及当天捕捞宰杀的肉类来决定的。”
他微微垂目道:
“价钱方面你们是否还满意?”
闻此,高桥赶忙回应:
“是的,价格方面目前已经足够了。”
“但是如果能在这些特种鱼类上稍微提高一些价格,我相信会社渔民將会更加有动力持续为贵店提供高品质鱼类。”
高桥说著,递上一份清单,上面增加了一些渔社內经常打捞的一些相对贵重的混合鱼类。
长谷川拿起旁边桌子上的老镜,手微微颤抖地戴上,拿起清单仔细地看了起来。
高桥知道,一般的老厨师,在年纪较大的时候,都会出现手抖的症状。
过了一会,他將清单放下,露出了微笑道:
“年轻人,你很不错,对我店常用的食材方面,你应该是做了研究对吧。”
高桥点了点头,露出一个坦率的笑容:
“是的,长谷川先生。为了这次会面,我特意查阅了贵店过去三年在媒体上刊登的季节菜单,以及在几本料理杂誌中您接受採访时提到的食材偏好。
他说著,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整理得工工整整的文件夹,抽出一页递了过去。
“比如您去年春季用的“山独活”和“初鰹”,还有夏天的“鯛鱼皮造”和“无果白和酱”,都是时令渔获与野菜的组合。”
“我们会社这边在每年五到七月期间,都有稳定的白肉鱼资源,其中以“真鯛”、“石首鱼”、“星鰻”居多,处理得当的话非常適合贵店做汤椀或冷物。”
长谷川接过那页资料,低头看了片刻,嘴角渐渐勾起一丝满意的弧度。
“连我那道“鯛鱼皮煮凝”你都查到了?”
“嗯,那道菜我在《东京料理人列传》里看到过介绍,您说过『食材的生命不在价,而在旬』,我很认同。”高桥轻声道。
屋內的茶香依旧,空气却仿佛多了一分沉稳。
长谷川轻嘆一口气,將手中的文件放回桌上,抬眼看著高桥:
“这个年代,像你这样还愿意踏实做事的人不多了。”
“就这样吧,年轻人,我们以后会长期合作的。”
这次长谷川一反刚才的態度,用了“长期合作”这个词。
这说明,谈判奏效了。
高桥很满意,这次谈判,他做足了准备。
自己在东京做销售的时候,什么样的老板没见过?关键还得是投其所好!
为了摸清楚了这位小老头店长的癖好,可以说,他拿出了当初做销售员的全部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