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研发可量產固態电池  原子异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在成功升级现有电池,解决了部分安全性和性能问题后,林羽以其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將目光毅然投向了固態电池领域。他深知,固態电池作为未来电池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犹如一座蕴藏著无尽宝藏的矿山,若能成功实现可量產,必將为极光电动车带来脱胎换骨的革命性突破。

固態电池相较於传统液態电池,优势尽显。安全性上,传统液態电池中的电解液犹如一颗潜在的定时炸弹,易燃易爆,是引发电池起火等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而固態电池採用固態电解质,如同为电池穿上了一层坚不可摧的安全鎧甲,从根源上杜绝了电解液泄漏和燃烧爆炸的风险。即便在遭受外力强烈衝击、高温炙烤等极端恶劣情况下,依然能稳如泰山,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在能量密度方面,固態电池堪称“能量巨无霸”,能够容纳更多的活性物质,大大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存储能力。这意味著同等体积或重量的固態电池,能为电动车注入更持久的动力,如同为其插上了一双续航的翅膀,有效驱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阴霾。再者,固態电池的使用寿命堪称“长跑健將”。由於固態电解质对电极材料的腐蚀性宛如微风拂过,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损耗大幅降低,能够从容经受更多次的充放电循环,不仅减少了电池更换成本,更为產品的性价比提升添砖加瓦。

林羽清楚,研发可量產的固態电池绝非坦途,而是一场布满荆棘、充满挑战的攻坚战。但他內心那团对技术创新的热情火焰,燃烧得愈发旺盛,决心坚如磐石。他迅速网罗了一批来自国內外的顶尖材料科学家、电化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组建了一支精锐的科研团队,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研发战役中。

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穿透实验室的窗户,林羽便已如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实验室。他熟练地打开电脑,开始仔细整理前一天的实验数据,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在他眼中仿佛是通往成功的密码。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若有所思,在脑海中规划著名当天的研究任务。隨著科研团队的成员们陆续抵达,实验室里渐渐热闹起来。大家围坐在会议桌旁,气氛热烈而严肃,开始討论实验进展、遭遇的难题以及可能的破题之法。

“林总,今天固態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问题必须得重点攻克。”团队里资深的材料科学家刘怀平,双眉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语气中透著焦虑,“我昨天反覆研究,发现生產过程中的裂纹和不均匀性问题简直像顽固的『牛皮癣』,严重影响离子电导率。而且,这种不均匀性导致不同区域的离子传输速度差异竟高达30%,使得电池整体性能极不稳定。”

林羽神情凝重地点点头,目光坚定地回应:“我昨天通过原子级扫描,也发现电解质层存在肉眼根本无法察觉的微裂纹。这些微裂纹就像隱藏在电池內部的『刺客』,悄无声息地將离子传输效率骤降20%。大家集思广益,想想有什么妙招能解决这个微裂纹的难题。”

电化学专家李华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镜,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能不能从生產工艺这个源头入手,尝试调整一下烧结的温度和时间?说不定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修復这些微裂纹,改善这种糟糕的情况。”

眾人纷纷点头,一时间,会议室里討论声此起彼伏,各种可能的工艺调整方案如火般四溅。

这时,另一位成员一脸无奈地开口:“除了这个,正负极材料稳定性和界面兼容性问题也像两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团队发现鈷酸鋰正极与硫化物电解质接触后,界面处竟然形成了3纳米厚的钝化层,这层钝化层就像一道坚固的屏障,严重阻碍电子迁移,使得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大幅降低。”

林羽微微皱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確实是个棘手的大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巧妙的方法,既能保证正负极材料的稳定性,又能像打通任督二脉一样,改善界面的兼容性,让电子能够畅通无阻地迁移。”

在研发过程中,难题如潮水般一波接著一波。而最让人头疼的是,团队找遍了国內,竟找不到一家能加工超薄固態电解质(<5μm)的设备厂商。无奈之下,只能被迫自主研发生產设备。

“这简直是雪上加霜啊!”工程师王强忍不住抱怨起来,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无奈,“咱们本来研发电池就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一刻都停不下来,现在还要自己研发生產设备,这难度也太大了。”

林羽走过去,用力拍了拍王强的肩膀,语气坚定而充满鼓舞:“没办法,这是实现量產绕不过去的难关。大家换个角度想,要是我们能自主研发出合適的设备,不仅能解当前的燃眉之急,以后在生產上还能占据主动,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