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玩心大起,將一块普通的铁块摄取到面前空中悬停。不知为何,他的內心突然浮现出《三体》小说中关於水滴的介绍:
材料与结构:水滴由强互作用力材料(sim)构成,通过未知技术使强相互作用力“溢出”,將原子核紧密锁死,形成绝对光滑、无分子热运动的表面。其密度与普通金属相当(质量约10吨),但强度远超太阳系最坚硬材料的百倍。
表面特性:反射率100%,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放大至千万倍仍光滑如镜,甚至能反射银河系的光纹。当外壳的强互作用力场被破坏后,会退化为普通金属,呈现锈跡斑斑的铜色。
林羽饶有兴致地看著悬浮在空中的铁块,意念一动,从铁块上分出来一部分,其余的则放回原处。他全神贯注地控制著这小块铁原子重新排列,想要创造出一个类似水滴的物体。很快,一个前部直径2厘米,长5厘米的小水滴出现在他眼前。其內部是完美的晶格结构:消除了材料中所有缺陷(如位错、晶界、杂质),使原子排列达到理论密度和对称性极限。这种无缺陷材料(如完美金刚石或单晶石墨烯)的硬度將远超现有材料。表面原子极为平整,反射率达到了100%。考虑到安全性,林羽特意把尾部的尖刺变成了圆弧。他本来想做成三体水滴那样极致的物理特性,但一想到去掉电磁力,將强相互作用力扩展到原子核外部,这样水滴外部分子热运动会消失,表面形成绝对零度,实在不好存放,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林羽右手伸出,握住小水滴,放在衣服口袋里,隨后出了实验室,准备回公司宿舍公寓。他开车回到公寓,停好车后,乘坐电梯回到房间。苏瑶听到声音,开门出来,手里还拿著一盘小点心,微笑著对林羽说:“你回来啦,累不累?吃点小点心吧。”林羽接过点心,和苏瑶坐在沙发上,一边吃著点心,一边聊起今天的工作。苏瑶神色认真地分享著公司管理方面遇到的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还谈到了近期公司財务状况,分析了各项收支和预算情况。林羽也饶有兴致地讲述著自己在实验室的实验进程,提到了新实验的设计思路以及目前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果。
聊了一会儿,林羽看到苏瑶眼睛里透著一丝困意,便温柔地说:“你是不是困了?要不先去睡吧。”苏瑶轻轻点头,起身回了臥室。林羽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准备去洗澡。这时,他突然想起口袋里的小水滴,伸手进衣服口袋,结果没摸到。他又伸手探到底,这才发现口袋底部不知道什么时候破开一个洞,小水滴也不见了踪影。林羽愣了一下,心想可能是在回来的路上掉了,不过也没太在意,便走进浴室洗澡睡觉。
与此同时,创源固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材料科学家刘怀平下班后来往停车场。夜幕降临,公司园区的路灯散发著柔和的光芒。走著走著,他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小发光体,在路灯的映照下闪烁著微弱的光。他好奇地走近一看,原来是反射的光。刘怀平平时就对新奇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不仅仅源於他对科学的热爱,更来自於他內心深处对个人科研成就的渴望。在他看来,每一个新奇的发现都可能是他科研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能让他在科学界崭露头角。所以当他看到小水滴时,那种兴奋瞬间涌上心头,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功成名就的景象。
刘怀平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巾包裹住那个物体,捡了起来。仔细一看,发现它外形像个小水滴,表面呈现出镜面效果,能清晰地显示出他的面庞。刘怀平是个材料方面的专家,看到这个奇特的物体,一时竟不確定是什么材料做成的。他心里的职业病瞬间犯了,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立刻迴转实验室。一到实验室,他就迫不及待地將小水滴放在电子显微镜下探查。当放大100万倍后,他震惊地发现,眼前呈现的依然是镜面效果,这意味著这个小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超乎想像。
刘怀平深知,以目前人类的材料科学水平,几乎不可能製造出这样的材料。他內心激动不已,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重大的发现。隨后,他连忙联繫了自己读博时的老师,华国科学院院士田勇君。电话接通后,刘怀平兴奋地向老师描述了这个奇特小水滴的种种特性。然而,田院士听后,却有点不相信,在电话那头说道:“怀平啊,你说的这种材料现在根本不可能存在啊,是不是你的检测设备出问题了?”
田勇君院士在材料科学领域可谓是泰斗级人物,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超硬材料、纳米结构材料。他曾设计併合成出硬度超越天然金刚石的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和纳米金刚石,这一成果顛覆了传统超硬材料性能极限。他还提出了“共价材料硬化”理论,为超硬材料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广泛应用於高端切削工具、极端环境耐磨部件等领域。田院士一生严谨治学,对於没有充分证据的新发现总是持保守態度,他坚信科学研究必须基於现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不能轻易相信那些看似天方夜谭的说法。
刘怀平听到老师的质疑,心里有些著急,他坚信自己的检测结果没有错。为了让老师亲眼见识这个奇特的小水滴,他在第二天一大早,简单和苏瑶打了声招呼,便匆忙赶飞机飞往首都。
飞机在蓝天白云间穿梭,刘怀平的心也隨著飞机的顛簸而起伏不定。他满脑子都是那个神秘的小水滴,想像著老师看到它时会是怎样的表情。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飞机终於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刘怀平顾不上旅途的疲惫,一出机场便直奔老师所在的研究院。
当刘怀平终於站在田勇君院士面前,將那个小水滴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时,田院士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接过小水滴,放在手中仔细端详,那完美的镜面表面让他不禁微微皱眉。隨后,他带著刘怀平来到自己的实验室,亲自將小水滴放在更为精密的检测设备下进行检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