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一看著老板:“老板你別闹了,要是雍正的,就不在地摊上了,早就在铺子里了。”
“你看,刚才有人给八万没卖。”
“我看不像是雍正的,应该是后仿的,画片不错,说个实在价。”
老板想了想说:“这样吧,三万。”
“看不到,最多给你一万块钱,这洒蓝釉太糙了,达不到康雍乾,应该是光绪的。”
“光绪也行啊,毕竟是真东西,对吧,小伙子,现在真东西不多,光绪已经不错了。”
“大哥,要是康雍乾,这个品相的盘子,也就三万,我给你一万已经不少了。”
老板看著刘天一:“一万可不卖不了,收就了一万二,我不得挣点,这样吧,一万五。”
“看不到,一万二,你要是行,我就拿著了,你要是不行,我就走了,我就是喜欢洒蓝,回家拿著玩。”
老板纠结了一会儿:“一万三,一口价,不磨牙。”
刘天一拿著盘子,对周博说:“拿钱。”
周博给了钱,刘天一拿著盘子,又看了看,隨后便走,走了几十米,將盘子递给周博。
“拿好了,雍正的官窑。”
周博拿著盘子,仔细看了看:“天一,这盘子怎么介绍?”
““洒蓝釉,又称“雪蓝釉”,在宣德时景德镇所创,到了清朝康熙时烧制才算成熟。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洒蓝釉瓷器成色稳定,做工达到了顶峰,烧成难度很大,在当时也是比较珍稀的一个品种。
清代后期,洒蓝釉瓷器的烧造水平有所下降,变得非常粗糙,从收藏的角度来说,清代的洒蓝釉瓷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最值得收藏。
这个盘子洒蓝釉地留白,盘心单圈弦纹內绘製三朵梔子,以蔓缠绕,外圈亦四朵梔子对称分布间以藤叶装饰。
叶均留白並以模印造出叶经脉,用蓝来凸显白釉,更显叶之娇嫩,极富视觉衝击很强。”
“这种瓷器烧制工序非常复杂,先在素坯之上沥粉堆塑出缠枝卉纹饰並覆上白釉,入窑素烧成为瓷胎,在素胎之处施上洒蓝釉,再二次入窑烧成,失误一点,整个盘子就废了。”
刘天一说著,將盘子翻过来:“底足这个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叫做六字双行楷书款。”
刘天一说完,周博点点头:“明白了,一个瓷器,还有这么多的说法啊?”
“当然了,你以为呢。”
“我以为就像咱们家的饭碗呢,烧出来很简单。”
刘天一笑了笑:“大博,咱们去铺子看看吧。”
“行啊,你就负责看,我跟著你走。”
两个又开始逛铺子,铺子都是小铺子,走到尽头,都是大铺子了,刘天一抬头看了一眼,铺子的名字“翠川轩。”
“这个铺子的名字这么熟悉呢,好像在哪里见过。”
周博看著刘天一:“天一,我怎么不记得。”
刘天一想了想,从衣服兜里拿出一个名片,名片上的名字就是翠川轩啊,老板就是上次收我那个碗的人。
刘天一笑了笑:“大博,走,把这个盘子卖这个铺子。”
两个人进了铺子,就见一个女店员:“两位老板,买点什么?”
“隨便看看,您忙您的。”
铺子很大,得有一百多平,柜檯后面的架子上摆放著全是瓷器,一面墙摆放著玉器,琳琅满目。